第502部分(第3/5 頁)
且很輕。竹管兩頭竹節自然封閉,原先應該是從中間破開的,三道鐵絲固定又塗了漆。
“開啟看看?”刁欽三看了看唐易和文佳。
唐易和文佳對視一眼,都點了點頭。
唐易看這個竹管和鐵絲,最長不過百八十年。這說明這些紅山文化的玉器,的確是被人後來藏到這裡的。本來,這黃土高坡上,也不可能出現紅山文化的玉器。
刁欽三比較小心,擰開鐵絲之後,用了一個防禦性的姿勢,把竹管敲開了。不過,並沒有什麼危險,因為裡面只是一卷紙。
開啟之後,一共有五張箋紙,上面寫滿了蠅頭小楷。都是繁體字,最後落款時間是宣統元年。
宣統元年,也就是1909年,這些東西,藏了果然才百年左右。
“你快!你來!”文佳把五張箋紙遞給了唐易。
唐易拿起來,這一開始,寫的就是“東胡遺存玉器一十四件”。
“先把坑和洞埋了吧,這上面說了,就是十四件,沒別的了!”唐易看到這裡,立即說道。
的確,雖然此時山上沒人,但是早點兒填埋處理是更穩妥的。刁欽三和文佳把坑和洞填埋處理了,儘量恢復原樣。
而唐易看著看著,出現了一個人名:鳥居龍藏!
唐易大體明白是怎麼回事兒了。這個“東胡遺存玉器”的說法並不準確,首先年代就不對,這只是鳥居龍藏當時的看法。當然了,所謂的“東胡玉器”,就是後來被揭開謎底震驚世界的紅山文化玉器。
雖然認識上有這麼大的偏差,但鳥居龍藏在紅山文化玉器方面,依然是有開創性的。從1906年到1908年的三年間,他一直都在蒙內考察!藏了這批玉器並寫下這封留書的人,當年正是鳥居龍藏在蒙內的一名私聘嚮導!
實際上,早在1895年,甲午海戰的硝煙還未曾散盡,年僅二十五歲的倭國的大學講師鳥居龍藏就來到了華夏,針對遼東、遼南地區進行古代遺存實地考察。
這一次考察,為兩件事兒打下了基礎。第一,他後來寫成了一本書,叫做《南滿洲調查報告》。第二,他確定了下一次的考察目標,就是蒙內東部地區!
1906年,鳥居龍藏到了蒙內東部一個叫王爺府鎮的地方。這個地方,位於避暑山莊東北約三百里處;這個地方,還坐落著一處王府。喀喇沁親王府,是滿清貢親王的府邸。
鳥居龍藏名義上是王府聘請的教師。實際上,自從他住進王府之後的三年間,他的心思和興趣,全都放在了對周圍地區的考古上!
第1256章 一個要求
這一年,鳥居龍藏三十六歲,已經成為倭國有名的考古學家、人類學家。
藉助王府的巨大影響力,鳥居龍藏在三年裡的自由時間,幾乎踏遍了這附近區域的山水草原,發現了大量的古代遺存,當然,也取走了不少“標本”!
根據箋紙上的說法,留下這些東西、寫下這些文字的人,就是當年鳥居龍藏私聘的嚮導。不過,他沒有留下姓名,自稱因為幫助倭國人取走過華夏的東西,無顏留下姓名。所以,根本不知道是誰。
不過,這裡面也說得很清楚,因為鳥居龍藏的考古活動沒有深入地下,一開始的考察物件主要是地面和淺層次的古代遺存,所以得到東西還不算很多。
鳥居龍藏的老婆懂蒙語,這在很大程度上讓他省了不少心。鳥居龍藏發現的環繞石頭的古代墓葬,就是後來專家們所稱的“積石冢”,是紅山文化的典型墓葬。而他當時,還想不到這是新石器時代的墓葬,認為是古代東胡人的遺存。
東胡大約是西周到春秋時期分佈在蒙內東部的馬背民族,當然屬於遊牧民族,其文化型別和紅山文化的農耕文明完全不一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