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部分(第2/5 頁)
光義是開封府尹,至於談的什麼,這個沒有記載。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這個深夜,虛歲只有五十的趙匡胤突然駕崩了!本來好好的,說走就走,本來就很離奇。緊接著,趙光義登基當了皇帝,而且還說有母親杜太后藏在金匱中的遺書為證,趙匡胤的皇位,傳弟不傳子。
這就是著名的金匱之盟。
是不是趙光義弒兄上位沒有切實的史料證明,野史猜測五花八門。但是後來,趙匡胤的兩個兒子又先後死了!趙光義鞏固了皇位之後,開始御駕親征,攻打北漢。路上,趙光義碰到一個縣城小吏,此人名叫宋捷。
真是好彩頭,宋朝大捷!
而且不光有好彩頭,事實也應了。趙光義攻下了堅固難破的太原城,滅了北漢,基本完成了北宋的統一大業。
就在太原城,他幹了兩件大事。第一,將太原改名平晉縣,而且在縣裡修建一條丁字街,“釘”斷造反成事的龍脈。第二,讓當地的工匠打造一批純金的“淳化元寶”,背面帶有佛像,佛佑錢,供奉在五臺山演教寺,算是為大捷向佛還願。
ps:今天電腦壞了,第二更有點兒晚。同時,因為著急,涉及的東西我純憑記憶寫的,沒核對資料,若有差池疏漏,有較真兒的多包涵。
第1231章 彆扭仿品
高太明自然知道淳化元寶佛像金錢的價值,所以才說先撬下來再說。他也沒想到,居然在紹州的古玩市場,一塊來自北方的明代櫸木牆掛上,嵌了三枚佛像金錢!
這說明,明代的時候,就有人發現了佛像金錢,而且知道其珍貴程度,如此“隱藏”起來。並巧妙利用了金蟾的彩頭,如果掛在家裡,也是招財進寶的好彩頭。
唐易想了想,同意高太明的說法,這個櫸木牆掛,雖說也是明代的,但是後來修補過,其實已經算是損壞了,這三枚金錢價值很高,留在上面確實不搭,而且當時有人將其鑲嵌,卻沒有使用名貴木料,估計主要目的也是為了隱藏,而不是相得益彰。
從市場裡買了簡單工具,來到一處僻靜地方,唐易和高太明小心將三枚金錢撬了下來。撬的時候才發現,位於錢幣中央方孔的木料,其實是一根木釘,是釘上去之後又打磨平整,而不是純粹的鑲嵌。如此一來倒是好了,撬下金錢,牆掛也沒有明顯損壞。如果要修補,找差不多大的普通銅錢,再用木釘釘上即可。
撬下來之後,翻看醇化元寶金錢的背面,果然都有兩個佛像。高太明讚道,“你真行,就這樣,還能認出來!”
“這也是運氣好,這批淳化元寶金錢,是趙光義利用當地的工匠打造的,工藝水平一般,所以不容易被人上眼。”唐易介面道,“古物基地有這個麼?”
“你說呢?”高太明看了看唐易,“這種金錢的工藝水平的確是一般,而且,古物基地還有淳化元寶銀錢!”
“銀錢市面上太罕見了,我也沒見過。”唐易笑道,“有機會我得看看實物,聽說這是當時最精美的錢幣!”
趙光義當時命當地工匠打造淳化元寶佛像金錢,工藝水平一般除了因為是地方工匠,還有個原因就是趕製,之所以趕製,是因為這裡面顯然包含著一種刻意營造效果,讓民眾臣服敬仰,鞏固政權。就和趙光義初登基時發行的太平通寶一樣,那個是為了讓民眾感受到“太平”。
淳化元寶佛像金錢的效果非常轟動,這導致了後來很多王侯權貴都跟著模仿鑄造,所以這種佛佑錢,後來又出現了一些其他版本。
不過,這些版本的價值自然比不了趙光義的五臺山版本。趙光義在金錢之後,後繼有“銀”,銀錢是出自御用工匠之手,工藝水平是頂級的,這個版式也是最美、最貴的。
如果這方牆掛上出現的是銀錢,恐怕唐易就不容易撿漏了,精美不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