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部分(第3/5 頁)
六擺擺手,“他態度上虛心,但你的很多話,還是沒聽進去。”
“他和你不一樣,你是真喜歡,他有點兒附庸風雅,沉不下心。”唐易介面道。
司馬六特別愛和唐易聊古玩,只不過他和唐易碰頭在一起的機會不是很多。聊著聊著,他突然提議去琉璃廠看看。
“怎麼突然想到去琉璃廠了?”
“我前兩天在一家店裡買了些宣紙筆墨,看到他店裡有個小陶罐挺漂亮。不過不知道賣不賣,我也沒看明白,就沒多問,正好去逛逛吧,好久沒逛市場了。你剛才說了那麼多,勾起我的癮頭了。”
唐易想想也是,下午了,其他市場地攤估計都散了,去琉璃廠還能逛逛店面。
到了琉璃廠,司馬六帶唐易先去了那家店。這是一家經營筆墨紙硯、文房四寶和字畫的店面,沒有古玩。不過,就在一個擺放高檔墨錠的櫃子裡,確實擺放著一個二十多厘米高的小陶罐。
這個陶罐撇口細頸鼓腹,如果再高挑一些,更像個瓶子,腹部兩側各有一個小耳朵,罐身是彩色紋路,像是水波和漩渦。
櫃子是有玻璃的,兩人就在櫃子前看了一會兒。
這時候,店裡沒什麼人,一個身材挺瘦、眉清目秀的中年男子走上前來,像是老闆,“兩位這是想買墨錠?”
剛開始學書法的人,一般都會買墨汁,方便。不過那種研磨醞釀的樂趣就沒了,所以有些講究的,還是喜歡買墨錠。
“隨便看看,您這小罐挺漂亮!”司馬六應道。
“馬家窯的,這東西不賣啊兩位,就是襯托個意境。”老闆笑著應道。
馬家窯文化,是新石器晚期的文化,五六千年了,西北黃河上游一代出現,因為最早發現的馬家窯遺址而得名,最出名的就是彩陶。不過,這個遺址不是華夏人發現的,是一個瑞典的地質學家發現並挖掘的。
“我能上手看看麼?”唐易禮貌問道。
老闆想了想,“兩位這邊請!”說完,開啟櫃子,拿出了這個彩陶小罐,帶到了店鋪一側的八仙桌上。
“看兩位也是風雅得很,既然喜歡,那就一併欣賞下吧!”男子伸手請唐易和司馬六坐下,並倒了兩杯茶。
開門做生意,眼目得靈,唐易和司馬六不像是逛燈的,也不像是沒錢的,老闆閒來無事,就表現得很場面。
陶瓷陶瓷,先有陶後有瓷,陶和瓷不是一種東西。陶土和瓷土不一樣,燒製溫度也不一樣。燒陶一般八百度左右就夠了,頂多不會超過一千度,瓷器呢,一般是一千二百度以上。
這個陶罐,如果單從欣賞的角度來看,挺漂亮。不過陶器最開始出現,是實用器。陶器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吸水,你用它盛一罐開水,等涼了想喝,嘿,一看一多半沒了,被吸走了。
華夏文化有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實用器往往也兼具藝術性,到後來很多實用器變成了觀賞器,這其實也是古玩的一種內在推動力。
陶瓷實用器,還有個問題是易碎,但不是最大的問題,因為使用陶瓷的,一般都是定居民族,這個小心一點兒就可以了。不像遊牧民族,陶器瓷器少,金屬器和皮革器多,因為他們活動多,怕摔。
唐易拿著這個彩陶小罐看了看,工藝已經很精良了,而且表面處理得很光滑,手感也很好。
那時候的陶器,肯定沒有釉色。釉陶是漢代才有的,這陶器上釉,就解決了前面說的吸水問題,同時呢,觀賞性大大增強了。唐代的唐三彩算是釉陶的一個典型代表。不過,看多了精美的釉陶和瓷器,看這種小罐,反而有一種返璞歸真的美。
司馬六看了一眼唐易,“好東西吧?”
唐易點點頭,“馬家窯彩陶精品,市面上可碰不著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