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部分(第1/5 頁)
唬�廈媸裁炊濟揮小2還��秸叛蚱は旅媯�錘饔幸徽胖劍�
這兩張紙,和書封幾乎都是一樣大小。不過,一張厚實堅韌,發黃發亮,一張略薄,顏色白一些。
厚實堅韌發黃發亮的紙上,是一張海圖!
略薄的紙上,則是文字,寫了大約有二三百字,全是蠅頭小楷。
“你看字,我看圖!”文佳把帶字的那張紙遞給唐易,自己看起那張圖來。
唐易拿起看了看,雖然是繁體字,但是寫得很平順通俗。
“徐海的藏寶圖!”唐易看著看著,不由猛然叫了一聲!
寫這些文字的人,自稱是清代康熙年間浙省吳氏,不過沒有說具體的名字。他說,無意中得到了這麼一張藏寶圖,經過考證,他認為是明代大海盜徐海的藏寶圖!
不過,從圖上看,這個藏寶之地,是在遠離華夏的一座小島,以當時的國家環境和他個人的能力,根本無法獲得!而且,這個人認為清政府是“韃子”政府,這藏寶圖更不能獻給朝廷。
當時,這個吳氏手頭恰好有一套康熙年間刊刻的《金雲翹傳》,他靈機一動,加裝了錦面書封,就把這藏寶圖藏在了書封裡,同時,自己寫了這麼一張手記。
這本書他是想代代相傳的,以備子孫後代萬一有機會,可以探尋寶藏。不過,這本書為什麼會流傳出來,甚至又到了英國,這個真的是無法考證了。
文佳接過這張手記,又把那張海圖遞給了唐易。
透過對比,的確也能發現,手記應該是清代的,而海圖應該是明代的。海圖所用紙張很特殊,厚實堅韌不說,繪成之後,還經過了浸油過蠟處理,是以才發黃發亮。
這張圖不大,不過能看出華夏的大陸架和倭國的諸島的大體輪廓。
其中,華夏大陸架上唯一用文字標註出的一處地點,就是平湖城。這文字很纖細,不像是毛筆寫的,倒像是用尖銳的東西蘸墨所寫。這也可以理解,藏寶圖不宜太大,既然不大,那標註的文字在清楚的基礎上,自然是越小越好。
這張藏寶海圖所標註的藏寶之地,使用一個元寶形狀的符號表示的。因為只是這樣一個元寶符號,而且是在海中,看起來應該是個小島。
這個小島的位置,在倭國諸島的南部,浙省的東部,臺島的北部。也沒有標註名字,唐易和文佳就暫時簡單稱之為“元寶島”。
這張海圖上面,繪出了從浙省到“元寶島”的針路。簡單來說,針路就是航線。明末編纂的《武備志》裡有一張附圖,《鄭和航海圖》,裡面就繪有針路,此後針路圖成為航海圖的別稱。
這張藏寶海圖雖然小,但是繪製水平還是可以的。明代中後期,因為倭寇經常騷擾,所以當時用於海防的地圖還真不少。不過,這海圖恰恰是勾結倭寇的海盜繪製的,所以外延性還要更好。只不過因為小,比較簡要罷了。
在這張圖的左下角,還有一方印章,正是“徐明山印”的陽文。恐怕這也是那個浙省吳氏判斷是徐海藏寶圖的重要原因。
有了這種種的綜合性佐證,加上代替無名小島上的那個“元寶”符號,應該就是徐海藏寶地點無疑了。
這個小島的大體位置基本明瞭,肯定是位於倭國南部的群島附近的一個小島。而且,旁邊還有兩行小字:無賴生之源,常受風侵,島形近圓,徑不過五里。
這是描述了這個島的情況,沒有淡水資源,經常受到颱風襲擊,而且島的大致形狀是圓的,並且很小,直徑不超過五里地。明代的一里,比現在略大,不過也是五百多米,差不了太多。
雖然有了這些輔助內容,但是這個“元寶島”的具體位置仍舊很難確定。
唐易和文佳仔細看了圖,唯一能參照的,就是在小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