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部分(第1/5 頁)
這個思路來的。老王的工友只要懷疑老王沒把放石碑的木盒扔回地窖,真要想知道,就可能問出老王去了哪家店。
這也相當於給那個買主留了線索。但是卻又僅限於這一條線上的人,避免讓無關的人知道。
“好,知道了,你這心眼兒玩的,都可以當克格勃了!”老王嘿嘿笑道,說著又要走。
“著什麼急,我還沒說完呢!”毛逐扯住了老王,“如果工棚沒人,我們又看中了東西,那就先走一步,就在這飯店門口等你。然後,你再悄悄拎著蛇皮袋子出來和我們會合!如果工棚有人,到時候看我眼色行事。”
“肯定沒人,今天上午都得幹活兒,我和工友因為昨晚上加夜班才能上午歇著也給整天的錢。”老王有點兒不耐煩了,“沒有要囑咐的了吧?”
“沒了,走。”毛逐踩滅了菸頭。
三人一起走向工地,他們停車的飯店門口,和工地隔了一條街,過了街還得再拐個彎兒。
一走到工地門口,唐易就發現了一輛警車和一輛電視臺的採訪車。
“你們那地窖,被發現了!”唐易停住腳步,看了看老王。毛逐也停了下來。
老王雖說也停了下來,卻滿不在乎,“發現就發現唄,就剩下些破瓶子爛罐子了,我走的時候,那洞口用土又培上了,只要我倆不說,沒人知道。”
“那是地窖,不是籃球場!”唐易對老王也有點兒忍不住了,“你倆是裘千仞的徒弟啊,不留下腳印,‘土上漂’?”
“剛才你們還說我呢,隔行如隔山。你們不知道,工地上發現個墳墓啥的,一開始都是一窩蜂下去看,就算不敢拿東西,那裡面也早就亂七八糟了!這倒好了,我倆上午沒上工,更是撇清了關係!”
毛逐一聽,嘿,還真是這麼回事兒,不由得看了看唐易。
“走,去看看!”唐易心想,既然是老王說的這麼個情況,而且找老王的理由都有了,乾脆直接去看看再說。
第866章 狄梁公碑
三人走到地窖所在的土坑附近,警察已經拉上了警戒線,線外圍滿了人,有民工,也有進來看熱鬧的市民。
“我現在是在歷家樓工地,今天上午八時許,幾名工人師傅在施工時,發現了一個地窖······”省臺的一名女記者正在對著攝像大哥肩頭的攝像機介紹,語氣有點兒僵硬,手勢也不太自然,像是個新手。
“經省文物局專家鑑定,這個地窖裡以清代官窯瓷器為主,只是可惜,基本都已殘破,具體數量和價值有待清查。根據專家的初步推斷,這個地窖應該是民國年間的一處宅院內自建的,至於宅院的主人,尚需進一步考證。”
接著,女記者將話筒給了旁邊的一位六十歲上下的老者,這個人唐易好像見過一面,是省文物局的,不過記不起叫什麼來了。
專家手上拿著半隻帶底的碗,“根據我們初步檢視,地窖裡的藏品,基本都是清代官窯瓷器。除了一隻康熙官窯五彩過枝花蝶紋盤是完整的,其他的都有不同程度的破裂,有的甚至變成了碎片,可惜啊!”
接著,專家舉了舉手上的半隻瓷碗,“像我手上的,本來是乾隆官窯青花紅彩寶相花紋碗,原本地窖裡有一對。但是,我手上這隻碎成了兩半,而另一隻,已經變成七八瓣了。”
“根據現場檢視的情況,這個地窖本來就有過塌方,塌方不僅直接破壞了部分瓷器,還使得地窖內的木樁和鐵架歪倒,又破壞了另一部分瓷器······”
女記者隨後又問老者:“為什麼這麼多官窯瓷器會放到地窖裡,這會不會是山州民國時期的收藏大家所為?”
專家應道:“民國年間,戰亂動盪,國家舉措乏力,不少珍寶流向民間或者流出國門,民間收藏大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