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第1/5 頁)
這三個人當然也不會當陸知行老糊塗,都豎著耳朵聽著呢。
“我師父去世之後,我先是到去了歐洲和倭國,主要是參研了那些個博物館的物件。後來聽說陶碧雲日子過得不好,便又回到了瓷都呆了兩年。陶碧雲是我師父的女兒,這兩年我主要是幫襯她了。後來,我看她年紀雖然不大,但是已然完全可以獨立了,就準備離開瓷都。這兩年,也是我指點阿鬼的兩年。”
說到此處,陸知行看了一眼鬼叔,鬼叔的眼神中也似起了幾分唏噓。
“就在我要走的時候,有一個人來到了瓷都,找到了我。那個時候,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古玩已經有點兒要熱的趨勢了。這個人自稱是一個不公開的部門0503的人,專門和古物打交道,他想讓我幫忙。”
第418章 古物基地
聽到這裡,唐易和文佳俱是很驚訝,0503居然還找過陸知行!但是,他們都忍住了沒出聲,怕打斷陸知行的講述。
陸知行卻有意無意地看了唐易一眼,“看來,你也知道0503?這也不奇怪,總部就設在你們山州嘛!不過現在改名了。”
“嗯,我知道這個部門,不知道找你的具體是哪個處室的人?”唐易應道。
“不是處室,是基地。這個人自稱是0503古物基地的負責人,既不告訴我姓名,也沒有出示證件,而且,我當時過慣了閒雲野鶴的日子,所以,根本不想答應他。但是,他卻讓我看了幾張照片,登時讓我改變了主意。”
原來,0503還有古物基地!唐易心裡一陣波浪翻湧,看來這個部門在山州的,只是常設機構,沒準兒在其他地方還有什麼設定!另外,是什麼照片,居然能讓陸知行改變主意?
“我這一輩子,什麼瓷器沒見過?但是他拿出來的照片上的瓷器,我還真就沒見過!”陸知行的目光迷離,彷彿又重新盯在了當年照片上:
“這是一件柴窯弦紋樽!”
柴窯!
“你們想必都知道汝窯天青釉弦紋樽,最起碼畫冊上肯定見過,這東西太有名了!但是,如果見了這隻柴窯的弦紋樽,哪怕只是照片,也會產生一種草雞和鳳凰的對比感覺。”
汝窯天青釉弦紋樽,被認為存世的只有一件,堪稱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這件弦紋樽,最牛逼之處就在於個兒大,高近13厘米,口徑達18厘米,直口、圓筒、平底,由三個變形獸足支撐。這麼大個兒的汝窯器,這弦紋樽是獨一份兒!
而且,這件弦紋樽的美感也很強烈,樽外壁上中下有七道弦紋,其中在中部有三道,靠近口部和底部的地方各有兩道,這七道弦紋使得原本高雅古樸的樽,更顯得莊重肅穆。
大個兒的是獨一份兒,小個兒的還有一件。就在幾年前,在華夏舉行的一場國際秋拍上,突然又出現了一件造型類似的弦紋樽,雖然個頭兒要小得多,但在上拍之前的估價,就已經是天價。拍賣畫冊上,破折號兩端都是八個0,晃得人眼暈。
就是這樣的重器,在陸知行口中,對比柴窯弦紋樽,居然比喻成了草雞見鳳凰!
“您說的柴窯弦紋樽,也是七道弦紋?”唐易問道。
七絃應用到瓷器上,是很風雅地借用了古琴的概念。我們常說的古琴,又稱瑤琴,七絃琴。有古籍載:琴長四尺五寸,法四時五行也;七絃者,法七星也。劉長卿的《彈琴》中也曾有“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的句子。
“對,是七絃。不過,柴窯弦紋樽,比故宮的汝窯弦紋樽造型還要大。我僅僅是看了柴窯的弦紋樽圖片,當下就覺得,這汝窯的弦紋樽,肯定是仿了柴窯的樣式。而柴窯的弦紋樽,才是這一器型的開創者!”陸知行說道。
“找你的這個人心思縝密,早就設計好了!看照片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