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是終有一天,會出現一兩個奴隸主,為了生活得更好,開始使用自己過剩的“勞動力”。壞一點的情況,由於各種原因,某些奴隸主的奴隸出現了死亡,或者,因為各種原因,不能進行生產了,這些奴隸主就不得不回到生產中去,至少一部分“勞動力”得回到生產中去,奴隸主會願意嗎?如果進行生產符合這些部族成員的利益追求,我想這些人就不可能脫離生產,所以,對於這些人來說,重新回到生產中去肯定就有些不願意——當這些奴隸主還擁有可以代替自己進行生產的奴隸時,就會想辦法繁衍自己的奴隸,於是所有的奴隸成員,見到了好處,也會慢慢地利用自己過剩的“勞動力”。
使用自己的“勞動力”,奴隸主的目標就是追逐利益,而且是捎帶著部族利益的個人利益——因為部族採取的還是原始平均分配。如果一兩個奴隸主帶頭把自己的“勞動力”用來生產新商品,那麼這一兩個奴隸主掌控的生產力絕對會出現相對滯後的問題,在與別的部族接觸過程中,這個問題就會逐漸清晰擺放在奴隸主面前。奴隸主為了自己的利益開始思考,部族已經奴役了一個或者幾個其他的部族,為什麼不去奴役生產新商品的部族呢?還有,奴隸們生產的自己需要的商品,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出來的商品就會越來越多,肯定會出現過剩的商品,為什麼不用奴隸多生產出來的商品去交換自己想要的新商品呢?奴隸主進行一陣權衡,要去奴役別的部族,自己一兩個人帶著自己的奴隸去,自己以及自己財產面臨的風險過大,如果沒有徵詢整個部族的意見,還違反了原始平均分配。相反,如果去進行商品交換,因為整個部族是進行原始平均分配的,生產力水平肯定也必須得平均分配,所以,當一個奴隸主的奴隸生產的商品出現過剩的時候,也就是說,整個部族生產的商品應該都出現了過剩,一兩個奴隸主提議到別的部族進行商品交換,大量的奴隸主都會贊成的。所以,奴隸主們選擇進行商品交換。
奴隸主帶著自己多餘的商品,到另外的部族去交換商品或者貨幣。貨幣當然是先存起來,那些自己部族內生產的已經完全夠用的商品,只好再交換出去,直到找到自己或部族想要的商品——如果剛開始就有利潤存在,有利潤,也就是說肯定就有部族間的利益衝突,部族不得不使用奴役來控制貨幣發行量;如果沒有任何利潤存在,過不了多久還是會出現問題,進行交換的兩個、三個、多個部族之間就會因為各個部族內部的商品價格不一樣等等前面論述過的問題,在交換中產生利益衝突。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部族內部商品過剩,而導致交換回來的貨幣數量越來越多,各個部族間,商品過剩與貨幣過剩的問題就越來越嚴重,進行交換的這些部族不得不進行,強制推行貨幣發行量控制。搶劫,殺戮等等的暴力措施開始施加到別的部族身上,以部落形式建立的人類社會逐漸被打破,由一個部落的成員組成的奴隸主階級出現,被統治著的大量奴隸階級形成了規模——這時,這個部族已經可以算作一個國家。
透過上面的分析,我得出,奴隸主為了花費自己的“勞動力”,最終就會走上奴役別的部族的道路,使一個部族,成為一個國家。
由於這個國家進行的斂財、大量奴隸投入到生產中導致的生產力進步,不久就會出現,整過國家的奴隸主階級想要的商品都能由奴隸生產了,可是生產力還在不斷地進步,奴隸主之間的原始平均分配,不得不直接面對越來越嚴重的商品與貨幣過剩的問題。
以前,這個國家還可以利用戰爭之類的武力奴役活動,把大量過剩的商品與貨幣投入到生產“奴隸”上,而緩解內部的過剩問題。到了某個時候,由於地理因素,這個國家用不了多久就已經吞噬掉了周圍能夠吞噬掉的所有部族,又該怎麼辦?內部商品與貨幣的過剩,變得再也無法控制了——大量商品瘋狂地漲價,可是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