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部分(第4/4 頁)
治理黃河,是華夏大地上中央政府當仁不讓的責任!
現在,大明朝廷四處調動兵力,大有煽風點火之勢,而林純鴻作為一個地方軍閥,居然在崇禎九年時就未雨綢繆,力圖治理黃河。這中間,高下立判!
天地之間有桿秤,老百姓是那秤砣。
朝廷在幹什麼,荊州在幹什麼,老百姓自然得掂量掂量。老百姓看得見的是,自從荊州勢力到了他們這兒後,修了無數的路和溝渠、架了無數的橋、修了無數的碼頭……
尤其是河南、山東、北直隸的百姓,聽聞荊州方面準備投入巨資治理黃河後,無不奔走相告。
荊州團體是個工程狂,老百姓早已熟知。他們知道,荊州為了方便運輸物質,曾投入數千萬圓修築了從方城至西安的鋼軌路。若為了治理黃河,荊州的投入豈會比鋼軌路少?
有了幾千萬圓,黃河治理起來大有希望!他們及他們的子孫後代,將會永遠遠離水患災害!
更何況,林純鴻組織大型工程時,不僅不會加重徭役,反而還會為民夫發放工錢,這意味著,今後數年之內,他們都能在農閒時掙點零花錢。
治理黃河的訊息傳來傳去,最終傳到了楊嗣昌的耳中。
楊嗣昌已經告老,但並未還鄉。他的家鄉在武陵,屬於林純鴻的控制範圍,他哪能回去任人說閒言?
楊嗣昌也未定居在京師,而是在保定府尋了一塊地,安臥於鄉野之間。
最初,他知悉周延儒一改他的容忍策略、千方百計地撩撥荊州後,每日提心吊膽,惟恐聽到林純鴻揮兵向北的訊息。
當他聽說林純鴻準備治理黃河後,不由得大鬆了一口氣,嘆道:“看似劍走偏鋒,實則正大光明。能掌控天下者,非江陵侯莫屬。但願祖宗保佑,能讓大明逢凶化吉,延續國祚……”
……
朝廷接報後,朱由檢、周延儒和大臣們瞠目結舌,不知如何應對。
在最初的驚愕之後,朝堂陷入憤怒之中,紛紛譴責林純鴻搶了朝廷的活計。正當滿朝文武一致聲討林純鴻時,忽然又從荊州傳來訊息:從今年秋稅開始,將從湖廣、四川等十數省的稅收中抽取百分之三十用於治理黃河、修築官道、整治水道等大型工程。
百分之三十,一年幾乎有將近八百萬圓!朝廷驟然少了八百萬圓的收入,這可是天大的事!
少了八百萬,不至於要了朝廷的命。畢竟,當年朝廷收入只有幾百萬圓的時候,照樣挺了過來。
可是,如此一來,朝廷如何擴軍,如何繼續利用軍隊與林純鴻爭鋒?
看來,林純鴻那邊早就算過一筆賬:既不會讓朝廷一下子陷入絕境,又不會讓朝廷有餘力擴軍備戰!
更讓人憤怒的是,林純鴻打著治理黃河的旗號,誰要是反對,就是與天下百姓過意不去!
更為致命的是,誰知道林純鴻以後又會想到什麼藉口,再次剋扣朝廷的錢糧?
朱由檢、周延儒及大臣們滿肚子的火,卻被憋得發不出來,該有多難受就有多難受!
正當滿朝文武一籌莫展時,楊一仁突然上奏,自靖**團、薊遼軍團起身向南之後,滿清韃子蠢蠢欲動,請朝廷關注韃子的動向。
朱由檢、周延儒大急,將近日軍情翻出來細細一看,方才發現韃子確實有動兵跡象。
朱由檢、周延儒急令關遼一線小心戒備,著力打探韃子動向。
至於靖**團、薊遼軍團是否調回,朱由檢和周延儒則猶豫不決,既怕韃子攻破防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