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3/4 頁)
如果不要錢,也可兌換成糧食。這是劉旅長的善心,鄉親們可不要忘記啊!”
都這個時候,劉興華還想著修路,在很多百姓看來完全是浪費糧食跟精力。可對很多搬遷到這裡的百姓而言,有事做意味著就有飯吃。
一個五口之家,只要有一個人去做工。每天便能保證,一家人吃上飯。那怕不是吃的很飽,至少也不會捱餓。如果有兩人去做工,那吃飽飯完全沒問題。
很多新搬遷來的移民,都會選擇讓家中的年青人,去參加軍營的新兵審查。只要透過了,那意味著每月都有糧食可領。甚至家裡急需糧食的,還能提前預支糧食。
這樣一來,很多家有父子的。一般都是父親,去增加修路隊賺取糧食。兒子則選擇去參軍,保證一家人,能在這種亂世活下來,不至於捱餓。
只有能活下來,又能吃上飽飯。這些本身就為避開戰禍而來的百姓,又怎麼可能不支援劉興華對管轄的統治呢?可這種統治,也需要大量的糧食當後盾。
好在隨著漠河,已經被納入劉興華最穩固的根據地。大批荒廢的糧田,都被移民們開墾出來。那怕每年種植糧食的時間不長,根據地也能出產不少糧食。
而參加不少體力勞動的婦女們,也能參加鎮上的一些作坊,幫忙軍隊製作軍裝跟布鞋等事情。甚至連進入老齡的婦女,也能領些雞仔豬仔回來養,等養大了換些糧或錢。
總之,對搬遷到這裡的百姓而言。這裡真如他們聽到的傳聞一樣,只要你肯努力工作,根本不用擔心吃不飽飯。人人都能找到,力所能及的工作。
甚至令很多移民感動的是,在塔河跟漠河每處移民點,都有專門收納孩子的學堂。這些孩子,根據年齡不同,都被分到了學堂之內上課。
沒了孩子的擔心,這些移民都很希望,這種他們渴望許久的生活能延續下去。而他們同樣知道,這一切都是劉興華給予的。劉興華的統治越穩固,他們生活則越穩定。
在這種人人都渴望用心,幫著根據地做貢獻的氣氛下。越來越多受戰爭影響的流民,開始湧入這塊不毛之地。而劉興華,也慢慢擴大著在漠河與塔河附近的影響力。
只要在管轄區生活的百姓,不論男女老少都必須登記入冊。至於那些鬍子,要麼接受招安,進入部隊或收繳武器重新做回百姓。不然,一律都被槍斃以示警告。
隨著流民跟移民的湧入,劉興華儲備在各地的糧食,也在每天減少當中。好在劉興華清楚,以他從關外盜取來的糧食,養活這些百姓一兩年,都不是問題。
這年頭,百姓對於糧食要求沒什麼挑剔。只要能吃的,他們都會視若珍寶珍惜。這種吃苦耐勞的品質,讓劉興華也有一種責任感。要守好這方百姓的天空!
在根據地民政進展順利之時,劉興華將所有精力,放在提升部隊作戰能力上。只要完成新兵集訓的部隊,都被下放在下面的部隊,大量精良武器同樣被裝備部隊。
為了保證部隊,擁有超越老毛子的火力配置。劉興華統領下的連隊,大多都擁有十支左右的班用機槍,一個大小口徑的迫擊*炮排。營級部隊,更是配備有野戰炮排。
這樣的火力配置,對上如今的老毛子,可以說完全佔據優勢。而劉興華相信,只要讓部隊,接受幾次實戰場洗禮。這些新兵,也會成為部隊的中堅力量。
而幾支老部隊,配備的武器更加精良。甚至在清風山炮兵團裡,劉興華將幾門150口徑的榴彈炮也拖出來裝備炮兵。這種解放戰爭時的老古董,放這個時代,可謂無堅不催的神兵利器啊!(未完待續。。)
第四十二章 戰地廣播系統
等到孫家父子抵達軍營的時候,那裡已經聚集了不少看熱鬧的百姓。得知部隊要開撥,不少百姓都顯得有些擔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