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第3/5 頁)
情,周太后與親手扯大的周吉祥自然最親近,多年來對這個失蹤的幼弟無比思念,而且周太后現在年紀大了,更懷念年輕時的人物事蹟。
天子是個孝順的兒子,也很體量母親心思,這些年連連下過很多聖旨,命令京師以及附近州縣大加搜尋周吉祥的下落,但多年來始終沒有找到人。
不成想,今天卻從方應物嘴裡聽到了這個事兒,難道有線索?到底是故弄玄虛胡言亂語,還是真煞有其事?(未完待續。。)
ps: 哭,我也不想總是一半一半的發,但是時間支離破碎,寫起來也零零碎碎,只能採取這個節奏了。下午出門,晚上回來繼續補,然後開單章求月票!
第三百六十二章 真相大白(下)
話說到這裡,別人都沒法開口了,只能任由方應物在這裡繼續忽悠,不管他說的是真是假。說實在的,在官面上有時候真假並不重要。。。。。。
方應物神色很是苦惱,彷彿陷入了深深的回憶中:“老慶雲侯說了幾句關於小兒子下落的話。。。。。。其實在下當時驚疑不定,又身陷囹圄,也無法確認此事。但是在被託夢時有夢囈,讓西廠牢子聽見,又稟報給廠督。
所以汪太監才會親自進牢見我,又因涉及內宮事,暫時不便為人知曉。所以汪太監屏退左右,只與我密談,倒叫有心人看在眼裡誤會了。”
這彷彿很說得通,也能自圓其說。。。。。。眾人心裡自有一杆秤,以那汪直好動多事的風格,遇到這種事情,不去摻乎一下是不可能的。
至於結果不用細想也知道,自然是皆大歡喜了,不然那太后為什麼下懿旨準備獎賞方應物?
肯定是有好訊息,大概那汪直找到了人,最起碼也是確定了下落,然後周太后這個農家出身的小老太心情一激動,便很不規範的下旨要獎賞方應物,沒想到湊巧碰上目前這個狀況。
方應物還在像個碎嘴婆子一樣絮絮叨叨:“聖上對太后是孝,太后對幼弟是悌,為人臣者怎能不成全孝悌之心?但在下是坐牢之人,即便被託夢,但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也沒法出牢去尋找。
與此同時,汪太監定要見我並問起這事。我除了告訴他並讓他去搜尋,還能有什麼法子?難道該將這訊息藏在心裡。等待機會當成立功籌碼麼?那樣未免太過於自私。。。。。。”
暫時充當主審官的劉棉花順應光大人民群眾的心聲,粗暴的打斷了方應物的自我表揚趨勢。“對錯是非,自有聖裁!你且細細將過程說來!”
方應物便細說道:“老慶雲侯先後託夢三次,所以汪太監才會屢屢與我密談。第一次說他這小兒子人在南城,這可難找,汪太監也覺得像是大海撈針;
第二次老慶雲侯說此子在南城當僧人,汪太監使人去打探,但南城寺廟數十,實在需要功夫,一時半載的還是難找;
直到第三次。去了東廠時,老慶雲侯才說此子在城南報國寺當僧人,所以那時汪太監會闖進東廠與在下密談。然後在下就不清楚了,最終汪太監究竟有沒有找到人,在下一無所知。”
你這黃毛小兒就裝純罷,怎麼可能找不到人?劉棉花心裡對方應物吐槽一句,然後向天子行禮,表示自己已經問完話,下面不該是自己所能決斷得了。
不過方應物還在囉嗦。很垂頭喪氣的說:“不承想,卻被有心人看作是交結內宦、圖謀不軌,在下不想借此挾恩居功,也不想被視為妄言鬼神、妖言惑眾。只能閉口不言、蒙受不白之冤。”
這段話明裡暗裡的譏諷某些人,萬首輔和倪御史臉色漸漸的很難看。如果方應物是問心無愧的清白君子,那他們豈不成了雞蛋裡挑骨頭、蓄意陷害忠良的愚蠢小人?(注:關鍵詞是愚蠢。不是小人)
聽完方應物這神乎其神的經歷,群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