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部分(第2/5 頁)
這段日子,學習政務,背誦國家資料,在京城巡遊閒逛,容若也發現楚國不只越來越繁榮富強,還有更多更好的變化,在悄然進行中,而且,這些變化,大抵都是因容若而來的。
當初容若離京之時對蕭逸提的幾點建議,蕭逸都真的下苦心去落實了。從容若上次離京,到如今還京,時間相隔並不是特別長,但眼前所見之繁榮景象,遠比當初熱鬧繁盛,這其中不能不說是朝廷扶持商家的功勞。
因為朝廷獎勵對人們生活有幫助的發明,並盡力推廣、農具、織機,以及相應各行各業常用的器具,都有了極大的改進,很多人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雖說目前蕭逸仍然沒有完全壓服滿朝非議,無法立刻改革科舉制度,但已經開始在京城建立書院,所修習的內容,除儒家學說之外,更重經世致用之道,而格物、算學等方面的亦有名家授課。
民間百姓,已隱隱感覺到將來的出頭之道,不是隻讀聖賢書一種了。便是販夫走卒、商戶匠人若有出眾之處,亦能得重用嘉許。
很多新奇有用的發明,已經開始在官方的認可支援下進入人們的生活,更大大振奮激勵有志於此之士。這年頭,玻璃火槍這一類東西雖然沒有人能製得出來,但容若曾親自去看過楚國如今的最高國防武器製作工程,極大的鋼鐵產量、先進的灌鋼法,以及專門製造火器的霹靂坊、專門研製威力巨大新武器的軍工坊,這所有的一切都讓容若深深感到,楚國的國力,軍隊的戰力,正在飛速的提升著。
也許他自己去秦國只是陰差陽錯,但最後得到的結果,卻是秦楚之間多年不動干戈的盟約。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去發展變革,行前人所不敢行之政,用世人所不屑用之經濟機巧之道,楚國必將有一日,不再I巨泊任何威脅和攻擊。便是天下七強,也再沒有哪一國能凌駕於楚國之上。只有足夠的強大,才能有國家的和平;只有足夠的力量,才能有百姓的安樂。
當然,相比提高國力,讓國家更加富強的若干政策,蕭逸更注意的,仍是國家戰力、軍隊力量的提高。
為所有死去的軍人建立紀念碑的提議,早在容若返京之前,已然開始實施了。雖說不可能立在太廟之外,但蕭逸的確專門派人建立了宏大的廣場,並以將士的塑像環繞四周。
那些雕像,既有一代名將,亦有無名士兵,或策馬賓士,或執戈守衛,或大勝而歸,或沙場垂死,無不維妙維肖。
廣場正中,巨大的石碑高聳入雲,其中三面密密麻麻,皆是一個又一個,為國而死的壯士之名,另一面卻一片平整,絕無一字,只為紀念那些死於沙場,卻無緣留名計程車卒。
石碑和廣場已經建成,但蕭逸卻故意一直拖到容若回京,才逼著容若出面,主持開碑儀式。
當時禮部籌備的大典,雖不奢華卻絕對隆重肅穆。參與儀式的除了朝中官員、皇親國戚之外,還有駐京各支部隊計程車兵。朝中武將,不論品級,一概出席,包括很多已經告老,不問國事,不參朝議的將軍也奉旨同行。而京中仕紳名流、諸國使節,多在受邀之列,百姓亦在嚴格的管制下,在遠處觀望。
容若本心就對軍中將士滿懷敬重與愧疚,縱然平時不正經,行禮之時,卻是絕對莊重的。本來蕭逸早就讓人準備了一篇詞章華麗的發言稿給他到時侯照著背,可是,隨著吉時一到,容若輕輕一拉,四周十餘名將軍同時用法力,把巨大的錦布扯下來,露出無比肅穆莊重的石碑,容若竟在所有人的震驚目光和無數驚呼聲中,以皇帝之尊對著石碑大禮拜倒。
隨後容若起身,目視所有人,只揚聲大喝了一句話:“國家不會忘記你們,朕不會忘記你們。”
這一句,已勝過千言萬語,華彩文章,三軍拜倒,諸將含淚,萬歲之聲,不絕於耳。
原本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