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5 頁)
去,要是不小心走進他們的房間,很有可能被他們架在門上的吊桶水澆個透心涼。如此五花八門不一而足。其實全世界的小孩都有過這樣調皮的時候,胡鬧只是他們為了驅走漫長旅途帶來的厭倦和寂寞。總不能把自己變成旅館的囚徒吧。
在“傑克遜五兄弟”走紅後,永遠都有八卦小報津津樂道他們家的負面新聞。在八卦媒體的眼裡,明星醜聞是永恆的賣點。說實話,沒有多少人能像他們兄弟姐妹一樣一直親密。邁克爾傑克遜曾說過,他和兄弟之間的感情是無價的,花多少錢都買不來。在“傑克遜五兄弟”時期,他們就像《白雪公主》裡的小矮人,相親相愛,與眾不同,每個人都個性鮮明。他們性格上的差異正好互補,他們互相照顧,彼此幫助,有人惹禍,就會有人事後彌補;有人不爽,就會有人寬慰。總之,是非常讓人羨慕的手足之情。
當然,是人都會存在矛盾,但總編造一些離奇古怪的故事來影射別人,那就太過分了。說到傑克遜的兄弟關係,兄弟們長大後的確關係有一些疏遠,但這也是人之常情,大家都結婚成家了,有自己的生活重心,不可能要求大家永遠像小時候一樣寸步不離。
這些並不是真正讓邁克爾傑克遜煩心的事情。那時他正步入青春敏感期。周圍發生的一切都對他有很大影響。也許他擔心的事情在旁人看來不值一提,但對他來說就是很要命的。比如身高,比如粉刺,比如名人身份。他在長身體,變得與人們印象中的可愛的小邁克爾不一樣了。粉刺令他鬱鬱寡歡,見到人時很窘迫,有一段時間他甚至因此而自閉。可是這些事情對於其他人並不算什麼,好多人都長粉刺,比如邁克爾的哥哥馬龍就長,他就毫不在乎。只能說邁克爾從小就是一個敏感的在乎細節的人。大家看他成年以後的表現就知道了,這是性格問題,所謂三歲定終生。
比粉刺更要命的是他的名人身份。鏡子裡的那個人是他最大的敵人。他後來還寫過一曲名作叫《鏡中人》(Man In The Mirror)。早在當年他們在紐約贏了業餘唱作大獎賽時,他就感受到了出名帶來的恐怖。常有學校裡的小粉絲滿臉紅撲撲地圍觀他,甚至跟到他們家裡來。到了他們名滿天下,那更是沒有了自我空間。假設他們去逛一趟街,那簡直是一場劫難:歌迷們會把那個地方砸個稀巴爛,好像有一千隻手在同時抓扯他們,令人窒息,好像要被她們撕成碎片。那些前呼後擁手腳並用的女孩子會忘記自己還有長指甲邁克爾他們只不過想去買幾件衣服而已啊。直到成年,邁克爾身上還留著很多傷疤,每塊傷疤都能令他聯想起一個城市來,好一幅恐怖的傷疤地圖!有一次他們去英國演出,飛到一半時有人說機場已被近萬歌迷佔領了,飛機到達後,粉絲們人山人海,感覺他們甚至能把飛機都給抬走,那種情況下,能活著走出機場都是一大幸事。這些都給邁克爾的心靈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2。 從少年到成年
樂隊的風光到了頂峰,邁克爾傑克遜錄製了他的第一首獨唱單曲《必須去那兒》(Got To Be There)。甚至還去拍了一部名叫《本》的電影,並演唱了同名主題歌,這首歌是他第一首排行榜榜首金曲。之後,他們去了歐洲演出,大受歡迎,並且獲得英國女王接見。此前也有一些別的樂隊為女王獻唱過,比如“披頭士”樂隊,可輪到自己也有機會覲見女王時,那可是難以置信的驚喜。
從英國到法國,再到瑞士,然後是澳洲和紐西蘭,最後是非洲。他們像旋風般掃蕩全球,就差來東方了。東亞神秘的文明深深地吸引著他們,他們會來亞洲表演是預料中的事情,但當時他們沒能成行。直到多年後,邁克爾才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香港臺北高雄首爾新加坡和東京的演唱會都大獲成功。遺憾的是,他一直沒有機會來中國大陸演出。
巡演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