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第3/5 頁)
碎,服務員將一個大盤放到了桌上,盤中是包著荷葉的一隻整雞,而後輕輕用小夾子和筷子將荷葉輕輕撕開。
一股香氣飄了出來。
“先吃點兒吧!吃完了去搬東西。”古之哉居然毫不客氣地撕下一條雞腿,“這隻雞腿我吃了,就剩一隻雞腿了,看你倆誰能搶到嘍!”
唐易笑了笑,“我喜歡吃脖子。”
呼風則說,“我喜歡是雞翅膀。”
兩人各取所需,說的卻都不是雞腿。這個突如其來的小插曲,讓兩人一起望著古之哉笑了起來。
本來有些凝重的氣氛,頓時歡快了一些。
而等到兩人一起走進房間,這才發現,地上竟然是小半截石碑!
雖然只有半米多高,六七十厘米寬,但是從這塊石碑的厚度來估量,恐怕得將近二百斤,怪不得要兩個人抬。“也不知道古老頭怎麼弄來的!”呼風低聲嘟囔了一句。
兩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仍是費了不小的勁兒,當他們哼哧哼哧將半截石碑搬出來的時候,服務員已經不知道從哪裡弄來一個陳舊的凳子放在了餐桌一側。兩人將石碑放了上去。
這石碑上,佈滿了泥土。雖然能看出上面是刻了字的,但是看不了太清楚。
“沖洗下吧。”古之哉說道,“這塊石碑是上午我從孫家收的,原來是就堆在農家院裡。我看的時候,不用弄掉這些泥土,你們年輕,還是看清楚些更好。”
古之哉說的這句“孫家收的”,意思並不是真的從姓孫的人家裡收的,而是一句行話,一句過時的行貨。
過時的意思就是,現在基本沒人用了。
在民國年間,買賣古玩的時候,常常要搭一句哪裡收的。如果從當地老百姓家裡收的,就是孫家收的;如果是從進店的人手裡收的,那就是臧家來的,至於掘墓盜洞出來的,那就是童家收的。
現如今,這樣的行話,不僅基本沒人用了,而且聽懂的也沒有幾個了。因為,這幾句行話,即便是在民國年間,也不是整個華夏通用,多是燕京津門一代使用,放到南方去,說出來就會讓人聽得一頭霧水。
山州雖然屬於北方地區,而且距離京津不遠,但能用這樣的行話的,一般也是六十歲往上的老人。
唐易和呼風也沒有託大,讓沖洗就沖洗唄。用水沖洗之後,整塊石碑清晰起來,別看只有小半截,但是上面卻還有二三十個刻字。
這些刻字的字型給人半隸半楷的感覺,拙中帶峻,舒泰清麗。只是因為是雕刻,所以比紙上書法多了一些刀痕帶來的誇張感。
“魏碑!”唐易和呼風幾乎同時喊道。
沒錯,魏碑。
魏碑並非只是單指碑,這個稱呼是個通稱,是南北朝時間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稱。既然是通稱,那就有分類,主要可以分為碑刻、墓誌、造像題記和摩崖刻石四種。整個北朝的文字刻石,卻單單稱為魏碑,不難明白,這多半是因為北魏年間的石刻,於整個北朝石刻中最為精到。
這半截石碑,顯然是碑刻。而且從書法和刀工來看,都很精到,應該是北魏年間的東西。
呼風深深吸了一口氣。
這古玩文物鑑定,無論瓷器、玉器、銅器、雜項,在古玩行裡,流傳下來的經驗很多,可以說大部分愛好者都能說道兩句。
但是這魏碑,嚴格來說並非古玩,因為不太好玩兒。即便是陳設觀賞,都不好找地方。喜歡魏碑的,都是老票。
而且,鑑定難,造假易。這一點,不管是不是古玩愛好者,都容易想明白,石頭好找,刻石工具簡單。石碑多在天地間,不會有什麼包漿,只有風化蝕損痕跡,做這種痕跡比起做包漿來,那真是簡單多了。
魏碑的書法歷史地位十分重要,上承漢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