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3/4 頁)
劉焉的諫言,將天下各個州郡的刺史撤銷,換成州牧,而幽州卻是比較簡單,因為幽州刺史本就是清名在外的劉虞,又是漢室宗親,所以朝廷下詔,直接任命劉虞為幽州牧。
將刺史一職改換成州牧,這一改,卻不知是那麼簡單地換個名字而已。其實要真論起來,刺史一職並不能算是一州之長,所謂刺史,只是朝廷派往各個州郡的監察史罷了,實際上並不能算是真正握有實權的州郡官員。這也是為什麼劉虞到了幽州這麼多年,卻一直沒有能夠將幽州大權握在手中的緣故,因為劉虞真正的許可權並不包括幽州的軍政大權,劉虞只能透過拉攏那些軍政官員來慢慢收攏權力。
而州牧一職就不一樣了,州牧這個職位第一次出現卻是在王莽亂政時,當時王莽為了對付各地的起義軍,設定各州州牧一職,將各個州郡的軍政大權下放,讓各州郡能夠自行招募兵馬去抵禦起義軍。也就是說,任命州牧,就等於是將各個州郡的軍政大權下放,反倒是削弱了朝廷對地方的掌控!
事實上,向天子諫言的這個劉焉本來就是包藏禍心!甘信記得清楚,歷史上記載,劉焉正是聽說益州有天子之氣,所以才會自己請命前往益州擔任益州牧,而劉焉所控制的益州,也正是第一個與朝廷脫離了聯絡的地方勢力!甚至有傳聞劉焉在死前還命人打造三千車乘意欲稱帝!天知道這天子到底是有多昏庸,才會答應劉焉的諫言!
心中將這件事前因後果都捋了一遍,甘信才是抬起頭,此時連公孫瓚也已經看完了那份聖旨。看完聖旨後的公孫瓚臉色極為複雜,抬頭望向了劉虞,他當然知道劉虞的意思。在此之前,幽州的軍隊一共分為三大塊,分別由劉虞、公孫瓚和劉備掌握著,劉虞雖身為幽州之長,但手中握有的兵權卻是最少的。如今朝廷已經任命劉虞為州牧,那就意味著幽州的兵權今後都要集中到劉虞的手中了!
難道公孫瓚就真的要將自己手中的兵權交出去嗎?這怎麼可能!兵權就是公孫瓚安身立命的根本,交出兵權,那豈不是意味著公孫瓚要將自己的脖子送到劉虞的劍下?只是這件事有利有弊,州牧一職就意味著朝廷已經放棄了對地方上的監管,公孫瓚卻是想到,若是自己將來除掉了劉虞,擔任這幽州牧一職,那豈不是真正成了幽州的土皇帝了?想到這,公孫瓚都不知道自己應該反對還是應該支援。
公孫瓚的臉色變化完全印入劉虞的眼中,其實像公孫瓚這樣的直性子,根本就沒有被劉虞放在心裡,而最讓劉虞放心不下的,卻是在旁邊一直不動聲色的劉備。原因也只有一個,那就是劉備的城府要比公孫瓚深太多了,劉虞根本就無法看透劉備的心思。對於劉虞來說,手下有這麼一號人物,那絕對是讓他十分不安的,想到這裡,劉虞也是忍不住轉過頭,望向了劉備,堆著一臉的笑容,對劉備問道:“玄德,對這份聖旨,你可有什麼想法?”
聽得劉虞發問,劉備立馬就是站起身,臉上沒有任何的表情,抱拳說道:“回稟使君,既然是天子的旨意,劉備自然是遵從,豈敢有任何異議?”
遵從?聽得劉備的回答,劉虞和公孫瓚都是不由得心中冷笑,既然要遵從,那你可敢把手中的兵權上交?劉虞還真有點想開口問劉備這句話,只不過劉虞自己也很清楚會得出什麼樣的答案,自己又何必去自討沒趣?暗暗穩住心神,又是笑著說道:“其實嘛,幽州現在的狀況也很不錯,有玄德和公孫將軍保護幽州安寧,我只需坐享其成就可以了,豈不自在!這刺史也好,州牧也罷,只是一個稱呼罷了,算不得什麼!”
劉虞這話一說出口,劉備心裡想什麼不知道,在劉備身邊的甘信卻是忍不住抬起頭,滿心疑惑地望向了劉虞。難不成,劉虞這次把劉備和公孫瓚招來,就是為了打一聲招呼?為這等雞毛蒜皮之事而興師動眾,這可不像是劉虞的行事作風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