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調查問卷(第1/3 頁)
隨著瑪麗的組織逐漸發展壯大,她意識到必須更系統地評估專案的效果,以便不斷改進並滿足參與者的需求。她開始與心理學專業人士合作,設計調查問卷和訪談指南,以便在每個專案結束後收集反饋。這不僅可以幫助她瞭解參與者的心理變化,也能為未來的活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瑪麗特別重視參與者的故事,她明白這些故事不僅是他們個人的心路歷程,也是組織持續成長的重要動力。她安排定期的反饋會,邀請參與者分享自己的經歷,討論他們在專案中所學到的東西。每當聽到他們說:“透過這個專案,我開始懂得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了。”瑪麗都能感受到內心的溫暖。
隨著專案的擴充套件,瑪麗也在不斷探索新的藝術形式。她開始引入音樂、舞蹈和戲劇等多樣化的表達方式,希望能夠吸引更廣泛的參與者。在一次團隊會議上,她提到:“我們可以組織一個音樂療法工作坊,讓參與者透過歌曲表達自己的情感。”大家紛紛點頭表示贊同,團隊的氛圍充滿了創造的火花。
瑪麗聯絡了一位有經驗的音樂治療師,邀請她來參與這個新專案。經過幾次討論,他們共同設計了一個為期六週的課程,旨在幫助參與者透過音樂找到自我表達的方式。課程的內容包括創作歌詞、即興演奏和團體演唱,旨在打破人們內心的隔閡。
課程開始時,瑪麗組織了一次簡單的介紹會。她邀請所有參與者分享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期待。在會議中,許多人表示:“我從小就喜歡唱歌,但從未敢在別人面前展示過。”這樣的分享讓瑪麗感受到,音樂對於這些參與者來說,既是一種愛好,也是一種壓抑的渴望。
在音樂療法工作坊的第一節課上,氣氛緊張而期待。參與者們坐成一圈,面對著治療師和瑪麗。治療師首先帶領大家進行熱身活動,透過簡單的發聲練習,讓每個人逐漸放鬆。瑪麗在旁邊觀察,看到參與者們的臉上漸漸浮現出笑容,內心也輕鬆了不少。
接下來的時間,治療師引導參與者們進行歌詞創作。她鼓勵大家將自己的情感用文字表達出來,提醒他們:“不論歌詞多麼簡單,都是你內心真實的聲音。”瑪麗在旁邊默默支援,看到每個人開始寫下自己的詞句,心中充滿欣慰。
有些參與者顯得比較害羞,不敢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創作。瑪麗輕聲走過去,鼓勵他們:“這是一個安全的空間,大家都是在支援彼此。”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人逐漸敞開了心扉,願意與小組分享自己的作品。有的人甚至把自己的故事融入到了歌詞中,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掙扎與希望。
課程的最後,治療師組織了一次小型的“即興演出”。參與者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歌曲進行表演,甚至可以邀請其他人加入。這種互動讓大家感到無比興奮,氣氛也愈發活躍。
當一位參與者站起來,略帶緊張地唱出自己創作的歌曲時,整個房間瞬間靜謐。她的聲音顫抖但堅定,歌詞中透露著對自我的探索與渴望。歌聲落下,教室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瑪麗感受到一種無法言喻的感動。每個人都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聲音。
在接下來的幾週中,音樂療法工作坊逐漸成為參與者們期待的時光。每週的課程後,大家不僅收穫了音樂的快樂,也分享了彼此的生活故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瑪麗看到這一切,心中充滿感激,覺得自己所做的每一項努力都是值得的。
為了擴充套件影響力,瑪麗開始著手籌劃一場音樂會,邀請所有參與者展示他們在課程中創作的作品。她希望透過這個平臺,讓更多人聽到這些年輕人的故事,同時也能進一步提高對心理健康的關注。
在音樂會的籌備過程中,瑪麗和團隊通宵達旦地工作,設計宣傳材料,聯絡場地,並進行演出排練。每個人都全情投入,因為他們相信這個活動將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