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1/4 頁)
止仍舊如此輕率躁切、不知韜晦,以致授人以柄,被人彈奏!一時怒起,竟然當眾持杖親自笞撻太子起來。 連著數十杖下去,太子便渾身血模糊的,連哭都哭不出來,眾人見武帝如此動怒,氣喘吁吁地竟連舉杖之力都快沒有時,尉遲綱父子、孝伯、趙王、韋孝寬等一幫王公大臣,紛紛跪下懇求陛下暫息雷霆之怒。一時,也有去奪武帝手中鞭杖的、也有上前扶武帝請求息怒的,太子才算逃得一命。 自吐谷渾和突厥大捷以來,再沒被父皇格外苛責過的太子,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探看一下孤零零的胞妹,也會被父皇如此當眾責撻,聽說朝中有人還在借題發揮、不依不饒。 太子氣痛交集,又擔心此事會禍及母妃和妹妹,每日焦慮裡不安,漸漸地竟有些神志昏昏並喜怒無常起來。夜間常從惡夢中驚醒,夢中不是妹妹被虎狼咬死,便是母妃被父皇打入了冷宮、自己被人誣為謀逆而處斬,驚醒後大汗淋漓,心跳得直要昏厥過去。 孤獨氏聞聽太子遭陛下杖策,匆匆趕到宮探看時,見全身上下血糊淋淋、連翻身都不敢的太子,母女二人禁不住失聲痛哭。 太子自己雖痛得難忍,見獨孤氏和太子妃為自己傷心如此,反倒喘著氣說:“麗華,你快勸母親別太傷心了。一個大男人,這算什麼?其實父皇每次責打我時,都只是傷皮不傷肉的,統不過幾天時間就好利索了。” 獨孤氏和太子妃聞聽,更悲咽起來。 太子妃楊麗華生性恬淡,除了對太子的生活起居頗為關心之外,一向不肯參預和過問太子的公事。太子妃只知陛下杖責太子是因私通僧寺之故,別的竟一概不知。 獨孤氏思量,太子出宮探望公主一事,王軌等人如何得知的如此詳細?她覺得,事情極有可能還是太子身邊的人傳出去的。 她料定,出不了鄭妃那個女人! 這些年裡,她一直憎嫉李妃和太子母子,至今盼著武帝能遲早改立儲君。這兩年裡幾番收買太子的近侍和宮人,東宮的好些事情,哪怕做得再隱秘,也能很快傳出去,實在是蹊蹺得很!對此,獨孤氏早就有了警覺,也曾多次提醒過麗華防備身邊的小人。可惜麗華天性孰厚不知設防,以致太子出宮幾番、都拿些什麼東西這樣的事,都被人詳細記下。     。 想看書來
少林方丈(第二十九章)(2)
這個鄭妃,孃家的勢力雖不顯赫,可她的堂長兄與王軌卻有些姻親。這幾年在宮中憑著過人的姿色,又會歌舞琴瑟討武帝歡心,從與李娘娘平起平坐,到如今益發的受寵。誰知越發有了野心,竟想武帝改立她的兒子為帝嗣,每每與楊堅的敵黨王軌等人內外交通,一遇機會便要陷害太子,獨孤氏對她早就恨入骨髓了! 母女二人談及太子的近況時,太子妃提到太子自這次遭陛下杖笞後,每天都會從惡夢中驚醒,並且虛汗不斷的情形來。 獨孤氏一向料事過人,此時一顆心一下子提到了喉嚨裡:太子是自己打小看著長大的,和麗華一樣天性溫和懦弱、為人行事心計也不足。常年累月地這般戰戰兢兢度日,天長日久地如何能不生病? 一旦太子的神智或是身體出了什麼毛病,朝中局勢立馬就會發生逆轉! 獨孤氏當下就令人叫來一位靠得住的御醫,令他瞧了瞧,因聽御醫說,“太子不過是肝陰不舒而導致的一時神志昏朦和驚恐多夢。若能心神寧靜地過一段清靜日子,再輔之以調節五經肝脾之藥,並無大礙”時,獨孤氏方才略放了些心。 送走御醫,獨孤氏反覆叮囑女兒:今後在宮裡說話行事要處處小心。麗華雖生性恬淡、不善心計,可畢竟也是獨孤氏十幾年親手調教出來的人,聽母親如此說話,清知事關緊急,行事為人上自然多了幾分的警覺。 獨孤氏離開東宮後,直接來到了李妃的紫雲殿。 自從太子妃大婚進宮以後,太子兩番出征大捷,從此在朝中的位置日漸穩定。為了避嫌之故,獨孤氏也不大再出入宮掖了。原想這次和李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