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部分(第2/4 頁)
漸漸的,在發現外面平靜如常時,商販們開始開門營夜,躲了一夜的居民們也敢走上大街,眾人議論著昨晚發生的一切,雖然盡心有餘悸,但長安城普通民眾的生活,卻在短時間內恢復了正常。
經過一夜的戰鬥,長安城中,忠於龐統以及諸葛亮的軍隊被滅得滅,潰得潰,方紹的兵馬基本控制了外城和皇城。
在確定長安城已徹底在掌握之中後,方紹便迫使劉泰下旨,任命鄧艾、王平等嫡系將領,全面統領長安城的七八萬中軍,並下令升張飛為太尉,命方紹以大司馬大將軍的身份,統帥節制全**隊。
長安的政變的訊息迅速的傳播向全國各地,最先收到訊息的,自然是駐守陳倉、弘農以及北地的中軍,這部分軍隊中,不乏忠於龐統諸葛亮的將領,但由於兵變之時,包括朝中重臣,以及諸多中軍將領,皆被在那場宮宴中“一網打盡”,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外駐的將領自然不敢輕舉易動。
而在這個時候,朝廷一道道安慰的詔命接連而下,宣慰諸將各安1日職,對一些重要職位上的將領,甚至還予以升賞,恩威並撫的情況下,京城之外的中央軍盡皆上表表示擁護朝廷,擁護大司馬大將軍的統帥。
政變的十天之後,京城內外的形勢皆趨於穩定,方紹又藉著太后和皇帝的名義,將長安外圍的中央軍將領們以升官的名議調往長安,另安排自己的嫡系將領,並去統帥這些軍隊。
在經過一個月有條不紊的安排之後,方紹終於完威了對中央十幾萬軍隊的控制,也就是說,朝廷的軍政大權,眼下已盡在他的掌握之中。
大權在握之下,方紹果斷的大開殺戒。
他先後以謀反的罪名,迫使皇帝下令,處死龐統、司馬懿等十幾名龐系一黨的“首惡”,但同時他又明確表示,只對首惡予以極刑,其餘從眾只要悔過自新,則一概既往不咎。
龐系一黨,本多為荊襄人士,此時一見龐統倒臺,自然是土崩瓦解,紛紛倒向方紹這一邊,而司馬懿所代表的中原士人,在朝廷並無多少力量,反倒是在原魏國故地擁有著頗強的地方勢力。
果然,在龐統和司馬懿被處以極刑之後不久,司馬懿的家鄉河內郡率先發動反叛,司馬氏一族糾結郡中幾個大族,聚兵造反,襲殺郡守,各縣響應,與此同時,穎川等大族眾多的郡縣,相繼起兵反叛0中原大族的造反,本就在方紹的掌握之中,他當即派出鄧艾,統帥三萬中軍出關平叛,同時傳令給節制兩河諸軍的魏延嚴厲打擊叛亂。
於是,在鄧艾和魏延的重兵圍剿之下,一月之內,叛亂者悉數被蕩平,對於率先造反的河內司馬氏,方紹毫不留情,以朝廷的名義,下令盡夷司馬氏三族。在殘酷鎮壓的同時,方紹又採用恩威並施,只對一部分帶頭的大族進行夷三族等極刑的報復,其餘隨眾則予以法外施恩,赦免了他們的罪行。
在進行了一系列的軍事打擊之後,政變引起的地方反叛,基本銷聲匿跡,中原大族在這場平叛之戰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在地方上的影響力進一步受到削弱,方紹藉此大肆提拔一些寒人出身的官吏,充任原先中原大族們把持的地方郡守等官職0在平定中原的叛亂之後,方紹在大漢朝的權勢與地位已無可撼動。
在此之下,方紹便對朝廷官職又做了一次調整。
參與長安兵變有功的諸臣中,姜維被提拔為衛將軍,鄧艾提升為領軍將軍,王平則升為車騎將軍,王潘升為中護軍,外鎮的魏延則被升為驃騎將軍,諸人旨升為鄉侯。
同時,又任命長子方炎為中領軍兼錄尚書事,次子方悠為軍師將軍。
之後不久,在方紹的暗示下,皇帝劉泰下旨,以勞苦功高為由,改任諸葛亮為太傅,相當於剝奪了諸葛亮的實權,接著又下詔升方紹為丞相,兼任大司馬大將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