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部分(第2/4 頁)
令劉備忌憚,那就唯有曹操一人了,想當初自己被他從徐州趕到河北,從河北趕到汝南,又從汝南趕到荊州……自己的一輩子,就是躲避曹操的歷史。
即使是自己如今坐擁四州之地,即使數次擊敗了曹操,但每一次的交手,他都無不對曹操保持著十二分的戒心,生怕一招棋錯,又給曹操打回原形。
但是現在,這個一輩子的宿敵,突然之間變成了植物人,彷彿一下子失去了對手一般,此刻的劉備,心中不禁也湧起了幾分“獨孤求敗”的傲然之情。
這時,龐統也道:“曹操半死不活,曹丕這小子的才能遠遜其父,如今魏國上下必是人心不穩,這個時候正是我們滅魏的大好時機呀,陛下,此等良機若不取,天必咎之!”
法正跟著道:”潼關一役,魏軍損失慘重,雖其國力依然雄厚,但短時間內也難以彌補兵員的巨大損失。若此時能與東吳約定夾攻魏國,則我聯盟的實力,將大大超過新敗的魏國,滅魏之戰必能成功,請陛下無需再遲疑。”
這些個重臣們一個接一個,爭先恐後的勸劉備發兵,好像是爭著要在這件大事的決策上留下自己的足跡,以免在將來滅魏的勞功簿上,不能濃重自勺書寫上一筆。
作為右大司馬的方紹,這個時候自然不能落了別人之後,於是他也說道:“陛下,此時確是滅魏之良機。不過,曹操雖無法視事,但魏國良將謀臣尚不可勝數,曹丕此人雖然才不及其父,但若其真能重用這些舊臣,採取堅守不戰的方針,我軍倒不見得能夠速滅魏國。”
在別人都激昂振奮的時候,方紹卻反而保持了冷靜,劉備便道:“那依中正之計,此番滅魏,朕當如何用兵?”
方紹不緊不慢道:“用兵的大略,自然是先前商議過多番的先取幷州,再香河北之策。
不過,臣以為,想要在短時間內滅魏,我們就不能光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最關鍵的應是誘使曹丕以其主力與我軍決戰,只要能殲滅魏軍有生力量,莫說是幷州河北,就算是中原之地,同樣是輕易可下。”
方紹的戰爭觀自然是很超前的,他深知魏國人口眾多,經濟與軍事潛力巨大,如果將戰爭的重點放在攻城略地上,那麼勢必就會陷入長期的攻守拉距之中,這樣的話,比拼的就是雙方的綜合國力,日久消耗下去,僅有四個偏狹貧瘠之州的大漢,顯然不是魏國的對手。
所以,只有以決戰的方式,迅速的消滅魏軍主力,使之來不及將國內的經濟與人口優勢轉化為軍事力量之時,已經覆沒於漢軍的絕對優勢之下。
方紹的主張,包括劉備在內的眾人,都深以為然。
這時,諸葛亮道:“誠如中正之計,臣以為,陛下當派一員大將進駐弘農郡,大張旗鼓的開設屯田,以營造出一副準備以弘農郡為跳板,進攻許洛等中原腹地的假象,如此一來,則可將魏軍吸引至洛陽一線,為我軍突然進攻幷州減輕阻力。”
龐統也馬上道:“幷州的腹心在於太原郡,而由河東郡進攻太原,必先取中間的平陽郡。臣以為,介時我大軍可突入平陽郡,佔據險要,掃蕩周圍之縣,再對其治所平陽城圍而不攻。到時候,曹丕為保得太原門戶不失,必然會親率大軍前來救援平陽,到那個時候,我軍正好與之在平陽附近決戰,一舉殲滅魏軍主力。”
臥龍鳳雛這倆人,一個從政治上,一個從軍事上,迅速的對方紹的建議做了補充,一套行之有效的滅魏方案就此形成。
劉備心中又是振奮,又是欣喜,當即板定決定了滅魏的大計。
這個時候,在今日的議事中表現不太顯眼的法正,忽然又道:“陛下,臣以為,此番滅魏之戰,令東吳出兵牽制其東南之兵是必不可少的,臣以為當派一名得力的使臣,再次出使東吳,說服吳公出兵兩淮。”
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