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5 頁)
在大別山腹地一個叫仙岩的小山村,每天清晨,就有爺孫兩上山,一個小時後下山時,小孩揹著一捆乾柴,老人跟在後面。就種情景從小孩六歲時,一直持續著,沒有間斷過。
剛開始,村裡人覺得孩子太小,而這個作爺爺的自己空手,卻讓只有六歲的孫子背柴,是不是太狠心了,就有一些人去勸說這個老人。
“胡爺,你的孫子這麼小,你怎麼能讓他一個人背柴?”
“謝謝你們的關心了。”老有笑呵呵地說:“我這個孫子,他自己要這樣,我也沒辦法,只要孩子的負擔不超出他能承擔的範圍就可以,再說孩子也要加強鍛鍊,這樣身體才好。”
“各位爺爺、叔叔,謝謝你們了,這確是我要這樣作的,你們不要怪我爺爺。”叫胡楊的孫子出來替他爺爺說話了。
眾人見是這樣,也就無話可說了。
山村裡沒有什麼娛樂,孩子們就自已組織一些遊戲,如女孩子跳繩、踢鍵子,男孩子下龍棋、打碑、舉重、扳手腕等,有時是分組,有時是單個進行比賽,胡楊與和他同齡的孩子開始一直到十二三歲的孩子都進行過單項比賽,在男孩子的遊戲中除下龍棋外,其他的基本上沒有嬴過他的。
村裡的人對他的認識又進了一步,看來真如他爺爺所說的,經常鍛鍊,身體是強壯些。
胡楊除幫爺爺打柴外,還經常幫爺爺幹農活、洗衣、做飯等等。看到村子裡哪家有事,他也去幫忙。
於是,胡揚就成了村裡大人的曲型教材,哪家有孩子不聽話彧是惹了禍,他家的大人就說:“你看你,人家胡楊多懂事,那麼小,就幫他爺爺打柴、做家務活……還經常幫別人。你呢?還淨給我們添亂子。”慢慢地,村子裡的風氣得到了很大的改變,孩子們都以胡揚為榜樣,力所能及的幫大人做事,而大人們之間也互相幫助,不計報酬。
這對爺孫,老人叫胡惠中;孫子叫胡楊;他們的家是不幸的;在胡楊的母親懷了他剛兩個月時;他爸爸在一次開山中,發生了意外事故不幸遇難。他母親在生他時;又是難產;在可能母子兩人只能保住一個時,他母親不聽公公和別人的勸阻,執意要求醫生堅決保住孩子,她說:“孩子他爸就這個骨肉,我要讓他活下來,我死了也沒什麼關係,只是找他爸爸團聚去了。”
當時醫院的醫生、護士及村裡親朋好友都感動得直掉眼淚,在醫生盡最大努力的情況下,胡楊的母親還是在他出生後的第二天,因醫治無效而去世了。去世前,她撫摸著胡楊的頭,對胡惠中及她的爸媽說:“爹、爸媽,你們不必難過,我很高興,孩子很好,只是苦了爹了,要撫養孩子。”然後她笑著對孩子說:“這孩子將來肯定非常有出息,你看他多麼懂事。”
胡惠中強忍著淚水:“孩子,你放心去吧,我一定會把孩子子撫養成一個有出息的人,你……”聽完這句話,她微笑著閉上了眼睛。他便給孩子取名叫胡楊,意思是孩子要象沙漠中的胡楊樹一樣,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在惡劣的環境下能夠生存。
在村裡人眼中,胡楊是個命非常硬的人,母親剛懷他時,他的父親便遇意外事故而死亡,在生下他後,他的母親又去世了,人們從迷信的角度看,對胡楊產生了一種恐懼感,生怕他以後還會給村子帶來什麼災難,同時又嘆胡楊命苦,一出生就沒了父母。
他姥姥及其他親友都想幫他爺爺帶孩子,但都被他爺爺胡惠中拒絕了,“我親口答應他媽媽,把他撫養成一個有出息的人,我怎麼能違背此言呢?”
這對爺孫便一起在風雨**同走過,其間得到親友、同村的群眾及政府的許多幫助。但凡是胡惠中自己能做的,他都拒絕了,他接受的只是給胡楊吃奶,做衣服等事。在胡楊到三四歲時,他就對他說:“胡楊,你長大後,一定不要忘記家鄉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