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1/5 頁)
作為一個千年家族,天師府有足夠的底蘊為張洪任提供最好的玄學教育。無論是卜筮星象,或是堪輿陣圖,乃至醫術拳法,張洪任都有所涉獵。因為擁有足夠的資源,他比其他人能夠少走許多彎路,故而自覺手段了得。
為了面對太子殿下可能提出的問題,張洪任在覲見之前,更是在道義經典上下了一番苦功夫,只希望能夠一朝選在侯王側,成為大國師一流的人物。
“知道人心麼?”
張洪任乍聽到太子問出這麼個問題,瞬間腦袋脹大,心中轉過了千百個圈,暗道:莫非太子殿下上來就要玩“七處徵心”的遊戲?那是和尚們玩的呀!
“人有生老病死,因而產生的各種佔有慾、虛榮心,這些東西你懂麼?”朱慈烺說得更清楚了些。
張洪任聞言,頓時輕鬆下來。關於心與欲的關係,以及處置的方法,雖然全真道士更加權威一些,但並非說正一就沒有相關的內容。張洪任當即大段大段地背出了先賢祖師的論述,流利通暢。
“你的聲音還不錯。”朱慈烺點了點頭。
——只是聲音不錯麼?
張洪任一愣。
“不過這些廢話對我來說沒有一點意義。”朱慈烺以平緩的口吻道:“我不要聽你說,而是要看你做。”
“殿下要小道如何做?”張洪任充滿了希冀問道。
“去佈道。”朱慈烺簡單明瞭:“讓百姓相信你說的話,就這麼簡單。”
張洪任再次愣住了。
無論是道教還是佛教,從來都是據點式傳教。即便登門拜訪信主,也是衝著香油錢去的。若是一言以蔽之,道佛門中不乏精修善行之輩,但並沒有多少救世濟民之心。
“而且你們的教義得改一改,不要用地獄之類的東西嚇唬人。”朱慈烺道:“我記得道教有承負一說,這點可以拿出來好好講講。”
從嘉靖帝之後,皇明的皇帝大多偏向於道教。崇禎也曾親自前往法壇,拜謁祖天師。雖然**也有許多太妃們信佛教,但皇室正統仍舊是偏向道教的。故而朱慈烺年幼時便在大內看過許多道家文藏,對於道教理論也算略有了解。
當然,朱慈烺這般實用主義者是不可能傾心清靜之道的,他只是在茫茫道藏之中尋找能夠利用的意識形態武器罷了。
東漢時成書的《太平經》雲:“承者為前,負者為後;承者,乃謂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積久,相聚為多,今後生人反無辜蒙其過謫,連傳被其災,故前為承,後為負也。負者,流災亦不由一人之治,比連不平,前後更相負,故名之為負。負者,乃先人負於後生者也。”
簡單來說,便是上天對於個人以及其家族所積累的善惡進行核算獎懲。
“佛教的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之說,對民心多有腐蝕,故而天下崇佛之國多有滅亡。”朱慈烺道:“而天道承負之說,倒是能勸人向善,即便自己要吃些苦,兒孫卻能享上福,這立意上便高了許多。”
《太平經》是天師道的重要經典,張洪任當然只比朱慈烺更為熟稔,所聽聞的見解更為深刻。從道士們的本心來說,並不相信和尚們的輪迴之說,但愚夫愚婦就信那個,你若是不說輪迴,人家就覺得你是騙子。其中無奈又向誰說?
“殿下,愚人總覺得今生無望,故而寄託來世。此惰心如此,如何救之?”張洪任不由問道,渾然忘了太子殿下的職業是皇帝預備役,不是道士。
好在朱慈烺在人力資源領域頗有造詣,當即以激勵員工的思維答道:“誰說今生無望?是人就有三災四厄吧?只要他們去你宮觀告解懺悔,必然有當世之福報!譬如病了,你給他們送藥。家裡遭災,你給他們送銀子。週轉不濟,你去幫襯他們,這不就是當世福報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