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5 頁)
紫茄子”的小果子,還有酸溜溜的“溜溜嘴”、“扁扁葉”等味道可口的野菜,在河水裡洗一下,放到嘴裡,邊走邊咀嚼這純大自然的味道。運氣好時,還拾到過野雞蛋。
這種“紫茄子”屬於草本植物,一朵一朵的長在枝幹上,一粒一粒大小如同魚眼,不熟的呈青綠色,熟了的就是深紫色了。這小東西放到嘴裡的感覺真的是“極為酸甜”。舒朗一度想嘗試把這種野生的小果子培育成酸甜味美的人工野果,可惜的是他沒有這方面的本領。
大狗為了追趕野兔,往往累得不願意走路。
走到了極為幽僻的地方,舒朗乾脆砍些樹幹支起簡易帳篷,小歇幾天,到河邊挖點蚯蚓,用樹枝作魚竿,釣起魚來,收穫的魚,用樹枝穿起來,在火上烤成魚乾,撒上點精鹽、味精、辣椒麵,收藏起來。
用軍用匕首上的彈弓打山雞、打麻雀,雖然收穫的少得可憐,用火烤了就如同大狗的年夜飯。
夜晚來臨,被原野濃重的黑夜緊緊地裹起來,他支起篝火,躺在帆布上,聽著此起彼伏的各種小動物的叫聲,吃著野味,喝著二鍋頭,仰望著幽深的天空、滿天的星斗,來了興致,掏出口琴吹一曲,吹的曲子是他學口琴時學的電影主題曲:《心中的玫瑰》和《馬背上的搖籃》,還有加拿大民歌《紅河谷》,俄羅斯民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還有很多的流行歌曲他也會吹奏,忠實的聽眾就是依偎在他身邊的大狗。
還有一項童趣,就是捉蟋蟀,鬥蟋蟀。綠綠的雜草,錯亂的石縫中有著無窮的樂趣。
對於鬥蟋蟀,舒朗的道業頗深,只要聽到蟋蟀鳴叫,就能聽得出是什麼品種的蟋蟀,然後有目的的撲捉。
就見他抽出幾張紙,疊了幾個長筒形狀的紙袋,然後豎起耳朵,從雜亂的蟋蟀聲中辨別,選準了一個聲音,貓腰躡手躡腳循聲而去,真的像腳下有地雷一般,走幾步,停一會,又走幾步。眼睛就像雷達,漸漸的縮小蟋蟀的範圍,最後聚焦在一個點上。在這個點的旁邊蹲下來,極力控制著呼吸,就像面前有一條毒蛇,稍一不留神,就會撲過來一樣。
他耐心等候蟋蟀再次鳴叫,才確定蟋蟀沒有被嚇跑,於是準備撲捉。
蟋蟀隱藏的地方那真是五花八門、無孔不入,樹葉下面、石頭底下、磚石縫裡、小土孔裡面。蟋蟀們往往把自己的洞口蓋上一頂小蓋,小蓋子就像縮小數倍的燕子築巢。只要是看到這樣的小巢穴,裡面一定有蟋蟀,而且一個公蟋蟀往往要配多隻母蟋蟀。
撲捉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果是在石頭下面,就要儘量清理開石頭周圍的雜草,防止蟋蟀跳到草叢裡面。掀開石頭時,要一次性掀開,不要掀一下又放下,那樣有可能把蟋蟀碾壓致死致殘。
在磚石縫裡的,就只好用引誘的辦法,折一根茅草,劈開叉,掐去上面的分叉,形成一個毛刷子,然後將小刷子伸進蟋蟀洞裡,*蟋蟀。不一會,蟋蟀就被鬥怒了,裂開牙板,雙須豎直,翅膀開合,嘟嘟嘟鳴叫著,追趕著毛刷子就出來了。至於地面上的小孔裡面的,舒朗也有絕招。就是有點不雅,朝裡面撒尿。蟋蟀也受不了這樣的味道,**的爬出洞來。
見到蟋蟀,舒朗有自己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看個頭大小,看蟋蟀頭是什麼顏色的。個頭小的不要,紅頭和黑頭的是首選,肢體殘缺的的不要,全須全叉的是首選。
選準了目標開始撲捉。其實看舒朗的動作哪裡是撲捉,更準確的說是捧捉。雙手捧成碗的形狀,準確迅速的將蟋蟀包圍起來,等蟋蟀爬到手裡,雙手合攏,然後用事先疊好的專門裝蟋蟀的紙袋,對準虎口,讓蟋蟀爬進紙袋裡。
捉蟋蟀告一段落。
捉蟋蟀的目的在於鬥蟋蟀。
將空罐頭盒子的底層放入少許土,壓實後,將兩隻蟋蟀放入,用方才做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