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第2/4 頁)
腳上曲,人臣則下垂。五代漸趨平直。至宋,幞頭以藤織草巾子作裡,用紗作表,再塗以漆,稱為“幞頭帽子”,可以隨意脫戴。其式樣有直角、局腳、交腳、朝天、順風等,身分不同,式樣也不同。皇帝或官僚的展腳幞頭、兩腳向兩側平直伸長,身份低的公差、僕役則多戴無腳幞頭。因幞頭所用紗羅通常為青黑色,故也稱“烏紗”。後代俗稱為“烏紗帽”。
花冠
古代一種用花朵串成冠狀的頭飾。始見於唐代。初以紙、絹、通草等為材料製成,後乃簪戴真花,至宋代,插戴花冠習俗尤為流行,已不限於婦女,男子亦愛戴飾。傳世的麥積山五代壁畫、宋人《宮樂圖》、《女孝經圖》及南燕薰殿舊藏《歷代帝后像》等繪畫中皆有當時婦女戴花冠情狀。唐張說《蘇幕遮》:“繡裝帕額寶花冠,夷歌騎舞借人看。”唐張��凍�百菰亍肪砣�骸邦W諳忍於�暾�率�濉⑹��構�����侶掮玻�方跣澹��櫬洌�┫惴郟�換ü冢�喚磬��醞蚯�!碧瓢拙右住凍ず薷琛罰骸霸器薨氪剮濾�醯�ü誆徽�綠美礎!彼窩鍆蚶鎘惺�疲骸按荷�渦媵曬拇擼��踉�樟齏夯亍D檔ど忠┣巨倍洌�枷蚯Ч倜鄙峽�!彼蚊顯�稀睹位�肌肪砈�骸罷�率�娜眨�導菪椅逶攔塾�槌兀�卸雜�V鐐砘鼓諼ё櫻�狀庸俳遠デ蟯反竺保�⒒ā!�
顧姑冠
“顧姑”亦寫作“姑姑”、“故故”、“固姑”、“罟罟”、“古庫勒”等。金、元貴族婦女所戴的帽子。高二尺許,形圓,以鐵絲或樺木為骨,外包紅羅,綴以珠翠等。今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等元代壁畫及傳世南燻殿《歷代帝后像》圖中均有具體描繪。宋孟珙〈蒙韃備錄〉:“凡諸酋之妻,則有顧姑冠,用鐵絲結成,形如竹夫人,長三尺許,用紅青錦繡,或珠金飾之。其上又有杖一枝,用戲青絨飾。”《長春真人西遊記》:“婦人冠以樺皮,高二尺許,往往以皂褐籠之。富者以紅綃,其末如鵝鴨,故名‘故故’,大忌人觸,出入廬帳須低迴。”明葉子奇《草木子。雜制》:“元朝後妃及大臣正室,皆帶‘姑姑’、衣大袍,其次即帶皮帽。‘姑姑’高圓二尺許,用紅色羅蓋。”
冠頂
亦稱“頂子”。清代官員朝冠和吉服冠上的頂飾。其制度定於滿清貴族入關以前,至順治二年、八年、九年復定,康熙、雍正、乾隆時又加更定。須按品級戴用,不得僭越,一般所稱“幾品頂戴”,即是指其按品所戴的頂子。官員如被革職或降職,即須革掉或摘去其原來所戴的冠頂。其規定大體為,朝冠頂子:文一品,頂紅寶石;武一品同。文二品,頂珊瑚;武二品同。文三品,頂珊瑚;武三品藍寶石。文四品,頂青金石;武四品同。文五品,頂水晶;武五品同。文六品,頂硨磲;武六品同。文七品,頂素金;武七品同。文八品,陰文鏤花金頂;武八品同。文九品,陽文鏤花金頂;武九品同。未入流,同文九品,吉服冠頂子:文一品,頂珊瑚;武同。文二品,鏤花珊瑚;武同。文三品,藍寶石;武同。文四品,青金石;武同。文五品,水晶;武同。文六品,硨磲;武同。文七品,素金;武同。文八品,陰文鏤花金頂;武八品同。文九品,陽文鏤花金頂;武同。未入流,同文九品。皇帝、皇子則特殊,其常服冠與吉服冠皆用紅絨結頂。
花翎
清代官服附件。即冠上向後垂拖的一根孔雀尾的翎羽,也稱“孔雀翎”。其尾端有像眼睛一般一圈燦爛鮮明者,叫“眼”,不單眼、雙眼、三眼花翎之別,無眼者稱藍翎。翎羽插在用玉、琺琅或花瓷製成的翎管之內。清初,花翎極貴重,唯接近皇的近侍、禁衛亦城內外的武職官員、王府護衛人員、立有軍功者、皇帝特賜者可戴。親王、郡王、貝勒向例不戴,唯領兵、隨圍時戴之。漢人和外任文臣亦極賞戴者。後因親每兼將軍軍務,郡王、貝勒時有賞戴,漢人也有因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