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第1/2 頁)
張英嘆息道:&ldo;國家承平日久,武備廢弛,昔年王荊公以將兵法改革朝政,遂有王韶熙河開邊之壯舉,可惜神宗皇帝病逝,司馬光盡廢新政,很多好的策略都被一併廢除,朝廷黨爭日烈,絲毫不在意邊患內患,這才有今日,堂堂大宋朝,居然需要一個太監統兵出征,還被逆賊打的丟盔棄甲,幾近全軍覆沒,唉!&rdo;
張英似乎是王安石的擁護者,對司馬光很不感冒,他曾經對嶽翻說過,在他看來,司馬光就是一個黨棍,為了黨爭,把熙河開邊以來西軍將士浴血奮戰奪來的土地白白送還西夏,甚至還要把熙河路送還給敵人,這樣的做法怎是一個宰相可以做出來的?他的氣度呢?他的才華呢?!
張英很不喜歡司馬光,除了那本《資治通鑑》以外,他覺得晚年的司馬光就是一個誤國之臣。
嶽翻隨即說道:&ldo;現在可不是說王安石和司馬光的對錯的時候,三郎,你可準備好了?方臘之軍雖為烏合之眾,但是,能交給你指揮的京師禁軍可連烏合之眾都不如,你可有必勝的把握?如果沒有,你還是推辭比較好,此去江南兇險萬分,你可要小心謹慎啊!&rdo;
張英猛然站起身子,嚴肅道:&ldo;英乃國家之臣,食君之祿,為君分憂,國難當頭,我輩男兒豈有畏縮之理?!&rdo;
嶽翻看著義正言辭的張英,微微嘆了口氣,點點頭,對他說道:&ldo;既然決定要去,等聖旨來了,你就要先上一道奏章,請官家廢江南花石綱,請徵調西軍豹頭將軍林沖所部三千精騎為輔助,然後你才會提兵南下,剿滅方臘,如此,便有八成勝算。&rdo;
張英一愣,隨即露出了釋然的微笑:&ldo;六郎,要不,你隨我一起南下平叛吧!你不需要上陣廝殺,你只需要為我謀劃即可,你的智略,應該用在江南,而不是這裡,只要有你隨我一起出徵,我可確信,有十成勝算!&rdo;
嶽翻一愣,心念轉動,搖頭笑笑:&ldo;行軍打仗的事情,這樣重要,哪裡輪得到我去議論?不會有人允許我這樣一個十五歲的孩子去參謀軍機的,一沒閱歷二沒名份,就不拖累你了!&rdo;
張英看了看手中信件,突然露出了讓嶽翻看不懂的笑容:&ldo;六郎,你這樣的大才,怎麼可以屈居在這小小的湯陰呢?你是金鱗,?一遇風雲便化龍,六郎,這江南亂局,就是你的風雲啊!&rdo;
嶽翻疑惑了一下,還是搖搖頭,還是覺得不去參合這種自相殘殺的事情就好了,好不容易把梁山起義消弭於無形,但是卻忽略了更加可怕的方臘起義,儘管方臘起義也是官逼民反,但是最終一樣失敗,嶽翻不贊同這種起義,卻也不願讓自己的手沾染無辜通報的鮮血,讓張英上書徽宗皇帝停止花石綱,方臘的勢力就會迅速降低,如此再戰,加上張英的能耐,勝利並不是難事。
只要拜託張英儘量少做殺戮,那就是最好的了。
但是嶽翻忽略了張英手中的那份信件裡的內容,究竟是什麼,除了方臘起義,還有些什麼呢?
宣和二年十二月十七,徽宗皇帝的詔書抵達了湯陰縣,抵達了正在守孝的張英手中,前來宣佈聖旨的是一個言官,他宣佈,徽宗皇帝決定奪情起復原相州知州張英,命為兩浙路制置使,全軍主帥,青州知州張叔夜為江、淮、荊、浙等路宣撫使,原制置使譚稹為監軍,調京師禁軍十五萬,並西軍著名大將林沖所部常勝軍精騎三千餘人,南下平定方臘之亂。
讓嶽翻吃驚的不是這次鎮壓方臘起義沒有童貫的事情了,也不是張叔夜突然的亂入,更不是戰敗的譚稹又被任命為監軍,而是後面的一句話‐‐國有危難,遂詔湯陰良家子嶽飛、嶽翻隨軍聽用。
嶽翻頓時就斯巴達了,然後感到膝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