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3/5 頁)
見此情景驚愕無比,言:“每遇行刑,談笑歌舞,既不畏朝廷之法,並不戀骨肉之情。”那是豁出去了,所謂官逼民反。
袁保恆寫有言“捻軍以重然諾輕生死為義”。
那都是兄弟義氣深,流血不流淚的漢子。
後來的回亂更是殘暴,頭領為示決心,那都是先殺自家妻兒,都紅了眼了。
後來一直逼得曾國藩沿河佈下了百里防線,袁保慶也被毛昶熙調回老家組辦鄉勇。
這之前大戰有河南巡撫英桂派兵鎮壓,小戰卻是這各家寨堡獨立支撐,也可見此地民風如何彪悍團結。
戰亂,旱澇之災,莊稼無收,很多行當都停了,街道蕭條,早沒了往日的喧譁。
自此起很多閨女家就已有不裹腳的了。
舟口起了這麼大的變化,袁老四沒有想到,袁鳳吟沒有看到,他還在他那間破廟躲雨,
另一場屠城的殺戮已經在他身後展開,前所未有,世所罕見。
赫明堂、馬生彥、馬振和、白彥虎聯合回勇下了“傳殺人貼”要在黃河西岸建立新國。
就在平涼奪馬處起始,將四下縣城的人殺了八成七八,千里荒蕪,彌望白骨黃茅,炊煙斷絕。
人都瘋了。
咱是平平實實講故事,至於那寨子怎麼修得,用來多少磚瓦土木,請了多少工匠行家,都不必細細說。人都是渴望安居樂業的生活的,窮則思變,稍微好點,都喜歡過安穩生活,所以對待的態度也不同,都是為了生活,此地各處都開始修寨以對匪寇。當然,那時節,魚龍混雜,防得又何止哪一家呢。
哪裡都有好人,哪裡都有不好的人,有有志之士,誓為天下窮苦人鏟不平,也有有志之士誓死報效朝廷,此處只說時局,不論立場,單借用林則徐贈左宗棠的一句話“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
………【第五十三章 只樹引枝承鳥語】………
第五十三章只樹引枝承鳥語
天近明時,已是上午,只是烏雲蔽日,寒氣森嚴,不覺是天明。(本書轉載文學網。門外有車馬狂奔而過,那馬蹄踏著泥濘咕唧噼啪的亂響,很是嚇人。
鳳吟提哨子一竄到了門後,老太太緊緊摟住娃子道,不怕不怕,有哥哥在。
帶風聲過後,鳳吟盤坐回來,從包裡取了一對鋒利的槍頭,那是成“小”字形的一個片錐,
順著哨子鐵頭的卡槽就順了下去,嘎巴鎖住,又取了鐵箍套上固定。
將中間鏈子活釦開啟,又掛上了一串環鏈,然後取了紅布條,一道一道地纏匝起來。
那鐵環便逐漸沒了響動。
而那紅布條卻也似有法力一般,每纏一道就感覺多一分慈悲,而這慈悲又連著那除暴安良,護法平安。
和尚取了老太太的銅壺打了些水回來,老太太搭個架子,掛壺煮了。
然後從包袱裡取了炒麵乾糧,和水裡化開,取了小碗與大家分了吃。老和尚取了自己的缽盂盛了。
老太太已不避人,那小碗都極為講究,雖說不是一套的瓷器,其中竟也有雕花的銀碗,又有細瓷包著銀邊,極為考究,定非尋常物件。
老太太端一碗給了鳳吟,也不知是用什麼穀物磨了粉泡成,甜香美味,又隱隱有瓜果的清純香味,雖是薄薄的粥湯,吃出那麼一塊地瓜幹來,也是大有嚼頭,只兩碗也就飽了。
幾個孩子看著鳳吟大口大口地喝,都笑了,鳳吟也跟著笑。
老和尚喝得很少,但喝得乾乾淨淨。
稍大點的姑娘對鳳吟道,你若能跟著到俺家,俺嬸會做更好喝哩。
老太太看了大姑娘一眼,姑娘突感不妥收了聲,紅著臉低下頭去。
老太太看著鳳吟又不好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