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第3/5 頁)
策是大錯而特錯了!
[場景5]革命新風
革命勝利,特別是土改過後,在聲勢巨大的宣傳運動的作用下,人們有了許多美好的嚮往。學文化的重要性更是被大大地強化,為了當家作主人,一時間送讀形成了高潮。
張仁茂有一首唱土改的山歌在縣報發表了,縣報把一個小小的紅色筆記本獎給了他,他是個文盲,山歌是彭石賢代為抄寫投寄的,覺得要有了文化才了不起,便慎重其事地將它轉送給彭石賢,笑嘻嘻地說:“石賢,你遇著了好世道,好好讀書吧,你炳哥認不得多少字,辦起事來可吃力呢!”
革命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政治空氣,新政權的權威迅速地向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輻射,為人民服務是幹部的宗旨,為共產主義奮鬥是學生的誓言,擁護共產黨成了家喻戶曉的口號,革命是許多人的口頭禪。
這其間,兒童團在宣傳各項政治運動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因為他們樸實單純,既負責又認真。李墨霞經常帶領學生上街扭秧歌,喊口號,表演為配合中心工作趕編出來的街頭劇目。
儘管黃大香不喜歡幹部老師哄弄小孩子去丟乖露醜,但也會喜形於色地擠到人群中觀熱鬧,這還不只因為兒童團裡有她的兒子。
彭石賢對張炳卿十分崇拜。在群眾會上,他對張炳卿的講話常常帶頭報以熱烈的掌聲,還向旁邊的夥伴們說:“我炳哥帶過兵,打過仗,常來我家,他最喜歡我了!”
入秋,彭石賢升入高階小學。黃大香喜出外望,她把孩子拉到面前,說,“石賢,我們家祖宗三代就數你讀書最多。只要你能讀,媽磨破手掌也願意供你上學──這真是個好世道啊!”
尤其是戀愛自由,這是最能讓女人激動不已的政策。張炳卿已經辦好了與周小蓮的離婚手續,他與國芬的相好也眾所周知。當初,吳棗秀趁武工隊尚未進駐小鎮悄然出走,把國芬留在了黃大香家,張家與黃大香家是對門近鄰,本來就不少來往,現在,這往來就更加密切了。
黃大香的小攤很招客,左鄰右舍有事沒事都來這裡匯聚。張炳卿到這裡除了講工作,講政策,也講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在黃大香家裡,張炳卿的聽眾有超過半數的女人,他自然也講到了婦女解放,婚姻自主,戀愛自由。人們都說他與國芬才是天生一對,地造一雙。但不意今天卻發生了一點小小的衝突。
當張炳卿講到新事新辦時,還以他和國芬為例:“象我們,只要去政府登記上,就算是合法夫妻,一不用媒人牽線搭橋,二不用擺灑請客,省了許多的麻煩,這才是好。”
女人們覺得這很新奇:
“那花橋也不用坐了?”
“不坐。”
“也不拜堂?”
“不拜。”
“不擺酒,不拜堂,連鞭炮也不放?”
“不放。”
這些,張炳卿都是與國芬商量過了的,開始,國芬低頭聽著,表示預設,但聽到張炳卿那話中只顧了新事新辦這一頭,似乎有些話沒說全面,讓人覺得不近情理,她補充說,“不擺酒,不請客是覺得在荒月上給親友們增添麻煩,有些過意不去。”
“這也是,”張炳卿又補充說,“再說,那樣也浪費,我們幹部應該帶頭興個新規矩,新風氣。那些南下幹部,先一天結婚,第二天就上前線,哪能擺什麼酒,放什麼鞭炮?”
“那不和沒事一樣?”有女人感到多少有點掃興,“人生一世就這件大事呀!”
“這本來就該和沒事一樣,”張炳卿的意思是不必講排場,結婚就結婚,不應該搞那些繁瑣禮儀,“個人的事怎麼說也算不上什麼大事。”
吳國芬有些不高興,但沒有爭執。
“我看鬧洞房還是少不得,圖個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