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修行(第1/2 頁)
雖然佛學知識對金的自身修行幫助不大。但是金也沒有離開這個時代,因為金對個人如何修行自身屬於小白。正好這個時代把修行當成潮流。幾乎人人提倡修行,因此也湧現出許多高人,抱著集思廣益的態度,金打算借鑑一下,看這些高人是如何修行的。不過好似這些高人的修行方法也不多,主要是禪坐冥想,靜心養神和苦修。一段時間後,金雖然也有進步,但步子邁的不大。因為金髮現他的修行和其它人的不同。所謂六根清淨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作為沒有肉身困惱的金,眼耳口鼻身這些肉身慾望金是沒有的。金就是最後的意字那關過不去,他無論如何也無法忘記父母,把人類最後的結局忘記。如果將人類的身份也拋棄了,豈非不為人子。
而其他人的修行則剛好相反無論是皇公貴族還是黎民百姓他們似乎很容易就放下了世俗所有的身份束縛,潛心修行。反而是肉身的慾望束縛他們很難擺脫,金就經常看到在苦行林,修行者用近乎自虐的方式折磨自己的肉身,對自己的肉身健康毫不重視經常為了尋求突破搞個絕食,割個肉喂個鳥什麼的,(當然也確實有高僧喂鳥是真看得開)。好在金沒有這些煩惱。可是意字這關過不去,也暗暗著急又沒法開口問。後來金想了想既然從其它人身上學不到什麼精髓,那就看看佛祖是怎麼做的吧,畢竟佛祖也是一級一級練起來的。而且最終成功成佛了。於是金又穿越到佛祖剛剛修行的時候,繼續觀察佛祖的日常。
佛祖離開皇宮後,先是到王舍城郊學習禪定,後來去苦行林中獨自艱苦修行,一開始也搞絕食這一套,當然也不是一點不吃,從最初的一天一餐到後來七天一餐,睡於牛糞之上以天為被,樹皮為衣。一晃六個春秋,果然是餓的面黃肌瘦,狀如枯木,修行毫無所獲。便下山去,途中一牧女見其身形知是苦行僧人,便贈其牛奶粥食。估計也是這家粥很好喝,釋迦尼不僅恢復了體力,而且有所感悟,發現自己身體骯髒便下尼連禪河洗淨了身軀,回覆了乾淨健康。他的這種反常行為還招到其它苦行僧人的恥笑。佛祖說:世間萬物皆為空,道亦是空,世間萬物皆有法,萬法自然。修行一途也因遵循自然之道,自然而然。我等肉身也是一樣,如不愛惜則四肢無力,頭腦不清。如一味用不適合自己的方式修行,必然狹隘阻塞,與自然之道相違。我要身心健康方可以用最好的狀態去悟道。其它修者聽了認為佛祖是吃不了苦的搪塞之言,紛紛離他而去。佛祖不以為意獨自前行渡過了尼連禪河,在伽耶城外的菩提樹下,沉思默想。佛祖尼在菩提樹下端坐了七天七夜,終於大徹大悟。洞察了生命痛苦的根源,斷除了生老病死的根本,令使貪、瞋、痴等念想不再起於心頭。在釋迦牟尼大徹大悟之時,他的身體發出寶光,覺悟成佛,功德圓滿。金察覺到此時佛祖身體裡的靈魂發生了質變並且精神力也可以外放了。佛祖得道後便開始四方傳教,收了眾多弟子,佛教也正式形成。佛祖還曾回到迦毗羅衛國看望他的父親和養母,以及妻子孩子。
金髮現佛祖修行有成後依然化齋,見其家人,並無避諱,自然而然。這讓金有所觸動認為自己的修行太拘於形式,刻意求成,導致故步自封。其實自己和其它人本來就不一樣。甚至可以說金更有優勢,金髮現自己的靈魂無論是質量還是總量,都比其它人甚至是頓悟後的佛祖要高出好多等級,自己效仿他人的修行方式反而讓自己放不開。
金感覺是時候離開了,因為金感覺佛祖修行的道不適合自己,而且金認為修行一途不會只是單一的一種道,應該還存在許多種不同的道。他對佛祖誠心地拜了三拜。對於這位佛祖無論是他對金修行啟發和開悟,還是他對世人無私的關愛,都讓金深深敬佩。拜完佛祖後,金又去見了老子和耶穌,果然如金所想的這二人也和佛祖一樣,死後飛昇跳脫出了這片宇宙。而且他們飛昇的方式也與佛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