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雷霆除惡奴(二)(第1/2 頁)
在陸繹處置這些莊頭管事的同時,朱載坖正在思考怎麼管理自己的皇莊,聽了李銘的話,對於自家的官店,朱載坖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他們做的買賣,自己恐怕是參與不了,自己也不想參與,嘉靖對於廠衛的控制可謂極嚴,這些事情不一定能瞞過嘉靖。
對於皇莊,朱載坖其實在乎的並不是掙錢,而是推廣玉米的種植,現在土豆番薯等物還沒有傳入大明,玉米既然已經傳入大明瞭,就應該儘快的推廣開來,嘉靖的皇莊可是有二十多萬頃土地的。玉米和小麥、大豆都可以套種,和土豆不一樣,玉米可是真的可以作為主糧食用的。
現在的玉米一畝可以產出一石五斗左右的糧食,對於整個北方來說增產的糧食可就是海量了,更為難能可貴的是,玉米與傳統的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相比,具有很強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貧瘠性以及較好的環境適應性。在大明的北方,尤其是遼東和陝西河南有極大的好處。
玉米不搶良田,生長時間短,既可以作為主糧,也可以作為飼料,飼養戰馬。大明為什麼滅亡?最重要的就是作為國家稅收主體的自耕農和小地主被官僚集團和惡劣的氣候大批的消滅了,導致國家收入減少,朝廷既無法為九邊的駐軍提供軍餉糧食,更無法有效的賑濟災民。
大批流民衣食無著,只能鋌而走險,聚眾造反,裹挾更多的失地農民進入起義軍,朝廷的衛所軍士也由於缺乏糧餉倒戈相向,內有流民,外有東虜,不亡才是怪事呢!
歸根到底,大明缺的不是錢,而是糧,是朝廷能夠用來供給軍隊和賑濟百姓的糧食,這些糧食,從官僚地主手裡可收不上來。
以嚴閣老為例,在他當政期間,廣置良田美宅,僅在江西袁州府(嚴嵩是袁州府分宜縣人)一府四縣的土地,據說是七在嚴而三在民。本籍可購買的土地是很有限的,無法再在本地購買土地時,就去外地的府州縣去購買,如他還在江西其他各府也廣佈良田,又在南京、揚州一帶廣置良田美宅無慮 數十所,購買土地瘋狂到何等地步,但是你去問問戶部,嚴閣老家裡交了多少稅糧?
不好意思,一分銀一粒米也不會上交了,他們佔有大量土地,差役卻分毫不與,並且想盡一切辦法逃避賦稅,這樣勢必加重農民、甚至庶民地主的負擔,於是農民和庶民地主皆以有田為大累,其價頓賤,賣者急於鬻,買者故抑之,往往以重為輕,苟圖速售。
若是僅僅是買地,那還算有良心的,可是這些官僚們,不光買地,對小民田產的侵佔。皇親、公侯伯、文武大臣中間,多有不遵禮法。有令家人於四外州縣強佔軍民田土者,他們指使豪奴悍僕三五成群,兇如虎狼;十數逐隊,惡似鷹鸇。或強奪小民家 業,或欺奸貧民妻女。即使是納粟捐來的散官,也毫不拘束,照樣謀佔小民 田產,強牽牛馬,准折良家子女為奴。甚至平治墳墓,拋棄骨殖,而侵佔貧民風水為業。
嚴嵩如此,徐階也不遑多讓,據當時人記載,華亭在政府久,富於分宜,有田二十四萬,子弟家奴暴橫閭里,一方病之如坐水火。徐階沒有發達之前,徐家不過華亭縣的一箇中小地主家庭,難不成徐階的俸祿足夠買二十萬畝的土地嗎?
徐家的豪富,比之嚴嵩更勝一籌,萬曆朝首輔于慎行曾經彈劾徐階道:華亭相在位,多蓄織婦,歲計所積,與市為賈,公儀休之所不為也。往聞一內使言,華亭在位時,松江賦皆入裡第,吏以空牒入都,取金於相邸,相公召工傾金,以七銖為一兩,司農不能辨也。人以相君家鉅萬,非有所取,直善俯仰居積,工計然之策耳。愚謂傾瀉縣官賦金,此非所謂聚斂之臣也?
徐家不僅在松江佔有大量的土地,更是壟斷了當地的紡織,要知道現在有松江棉布,衣被天下的美稱,徐家壟斷松江的棉布,每年獲利之多,恐怕遠遠不是嚴分宜能夠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