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第十五章(第2/4 頁)
,必有禍,你小小年紀知道顧人顧己,這很好。”
江芸芸沒想到能到這位嚴苛老人的誇獎,半晌沒回過神來。
“喜怒不形於色,好惡不言於表;悲歡不溢於面,生死不從於天,你一樣也沒學會。”
江芸芸還沒高興多久,又被罵了一頓,蔫噠噠地低下頭。
“擦擦臉上的水。”黎淳緩緩閉上眼,“右手邊第三個暗格裡有帕子。”
車內安靜,兩人不再說話,江芸芸擦好臉上的雨水,捏著手心柔軟的帕子,好一會兒才問道:“小子有一事不明,求問先生解惑。”
“問。”
江芸芸小心翼翼疊好帕子,放在膝蓋上,沉吟片刻後謹慎開口。
“我看那條貫穿整個揚州的河,船隻來往很多,而且吃水都很深,說明揚州客流量非常大,按理也該帶得動客食,那對母女小打小鬧的摘蘑菇,加起來不過一斤,為何醉揚州的掌櫃會因為太多人採摘而低價收。”
她頓了頓,找了個理由:“是因為大家不喜歡吃蘑菇?所以需求少?少量的採摘就完全可以供應?”
“揚州素有揚一益二的美稱,運河與長江交匯,東南大省,自宋起便商賈雲集,百業繁華。”
“蘑菇厚而不膩,淡而不薄,有清虛妙物之稱,宋人羅大經在《鶴林玉露》曾言“若蔬食萊羹,則腸胃清虛,無滓無穢,是可以養神也。”,所以,蘑菇在揚州酒肆屬暢銷之物。”黎淳解釋著。
江芸芸皺眉,不高興說道:“那是商家惡意壓價?就算整個村子的老弱婦孺都去採摘,也應該是供應不上酒樓的需求才是。”
黎淳輕笑一聲。
江芸芸敏銳察覺到是自己犯蠢了,虛心求問:“還請先生解惑?”
“揚州是駢肩輻輳的名都大邑。”黎淳看了過來,“醉揚州更是揚州首屈一指的大酒樓,豈會為難一個村中婦人。”
江芸芸不解:“那掌櫃為何不收那籃蘑菇?那婦人收拾得乾淨,形狀也好,不像是次品。”
“那是什麼蘑菇?”黎淳問。
“說是楊樹蕈。”
“楊樹蕈味道及其鮮美,光是大戶人家採購就能一搶而空,根本無暇上市。”黎淳解釋著。
江芸芸更迷茫。
“商家逐利,這樣的好東西,哪怕是微薄利潤都捨不得給婦孺們掙去。”黎淳意味深長。
江芸芸沉默,隨後驚訝瞪大眼睛:“現在已經可以大範圍人工種植蘑菇了?”
“自然,怎一驚一乍。”黎淳皺眉。
“你讀過的王充的《論衡》,裡面就寫過‘芝生於土,土氣和而芝草生’這是種植蘑菇的手法。”
“如今在南方被廣泛使用的砍花法便是跟著元人王禎所著的《王禎農書》所學,楊樹蕈味道好,需求大,商人自然會想盡辦法種植楊樹蕈。”黎淳耐心解釋著。
“醉揚州是揚州這幾年新起的時興酒樓,能得到商人的供貨無可厚非,若是他收了那婦人,其他人便也要收,所以他要不不收,要不低價收,不能亂了大客戶的規矩。”
江芸芸呆坐在椅子上,半晌沒說話。
這個時代的發展出乎意料,或者說,古代的發展並沒有現代人想的落後。
“我,冒昧問一下。”江芸芸小心翼翼開口,“當今是什麼年號?”
黎淳皺眉,但想著這小子出門的次數屈指可數,便淡淡說道:“弘治四年。”
江芸芸是一個純正的工科生,對於歷史的理解僅限於高中歷史書上的內容,她沒想起書中有關這個皇帝的年號,但想到剛才黎公說起元人王禎,元朝之後的歷史上只剩明清兩個朝代,眼前之人沒有辮子,那是不是……明朝。
她嘴巴喏動一下,欲言又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