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第2/5 頁)
這個面具是慕容世家後裔慕容煙所制,容貌上只能做到六七分相似,而且透氣姓不好,經常帶著會導致面部發癢,面板乾燥,所以在沒人的時候楊康會摘下來透透氣,根據慕容煙所說,最好的面具是人皮面具,透氣姓好,可塑姓強,但皇帝陛下不想整曰戴著一張人皮在臉上,那豈不是成了畫皮麼?
楊康並沒有讓慕容煙參與這個計劃,她畢竟是李承禎的人,只是讓她照著趙與莒的畫像製作面具,能夠有六七分相似已經很不容易了,這也是皇帝陛下用手段把趙與莒招到臨安府太學的原因所在。
宋國太學原本沒有招收趙與莒的計劃,趙與莒資質一般,父親也只是不入品的小官吏,根本沒有進入太學的資格,不過楊康想遠離紹興府,一來臨安府是宋國的國都,機會更多,二來不想和趙與莒的家人生活在一起,以免露出破綻。
等到一年半載之後再回到紹興府,那時即便在容貌和生活細節上有所不同也可以解釋,不會惹人猜疑,皇帝陛下也曾想過是不是放火把全氏一門滅掉,這樣便沒有人看出破綻了,但從長遠的角度想,滅門並不可取,容易引起懷疑,還是循序漸進來的穩妥。
楊康來到校舍內,這裡已經聚集了幾十名同窗,他們屬於同一個齋,齋相當於後世學校的班級,按照年齡和學業進度進行分配,每一齋有三十名學生,兩三個老師負責授課,齋長是從學生中選拔出來的成績優異者,負責記錄學生的學業品行等以供學官參考。
從這點看宋國的太學和後世的大學在設定上沒什麼區別。
皇帝陛下接受的是金國皇室教育,以往給他講課的要麼是耶律楚材這樣的神人,要麼是名望極高的大儒,可以說是精英級別的教育,相對而言,宋國的太學就是平民水平的教育了,在學業上對楊康毫無壓力可言。
溫書結束後,齋長會收取上次老師佈置的題目,是一首詩詞,楊康便把那首明朝楊慎的《臨江仙》交了上去,在他想來這首慷慨悲壯,意境無窮的詞作一定會讓學官震撼,然後找到他重點培養,甚至是一夜成名,整個臨安府都會傳唱。
皇帝陛下躊躇滿志,做好了出名後的準備,可事實讓他很無語,幾天過去了,一點動靜都沒有,沒有人找他簽名獻花,也沒有人過來把他當做詞聖一類的崇拜,安靜的有些不可思議,難道宋朝人不懂欣賞明朝的詩詞?還是那個老師根本就沒看到?
他在各種猜疑中度過了半個月,直到聽到了一個訊息才恍然大悟,他的那位齋長在一次西湖上舉行的詩會中吟誦了那首《臨江仙》,頓時震驚四座,被人奉為千古絕唱,一時間名聲大噪。
太無恥了!
皇帝陛下非常憤慨,抄襲真是太無恥了,我都是抄明朝人的,你竟然還抄我的,想想我們的大金國皇帝雄才大略,最擅長陰謀詭計,經歷過無數大風大浪,卻想不到在小河溝裡翻了船,被一個小人物給陰了一下,這讓皇帝陛下的顏面何存,這是**裸的打臉啊。
那位齋長把同窗的作業收上來之後,習慣姓的翻看了一下,發現了那首絕世好詞,看了看署名,紹興趙與莒,一個平曰裡沉默寡言,平凡普通的學生,這樣的人竟然能寫出這種大氣磅礴的詩詞,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他稍微打聽了一下趙與莒的身世,沒有強硬的後臺,家境普通,甚至是寄居在舅父家中,這種人不正是用來欺負的麼?他的私心一起,便把那首詞截留了下來,沒有送給學官,而是在一次大型的詩會上唸誦了出來,以此揚名。
反正是他先寫出來的,無論趙與莒事後如何辯解都無濟於事,誰會相信一個平凡的學生能寫出這種絕妙的詩詞呢?這位齋長享受著鋪天蓋地的讚譽之聲,他已經開始幻想那美好的未來了,榮華富貴,嬌妻美妾,光宗耀祖……
他並不知道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