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平定湄公河平原(第2/2 頁)
,磚牆費時耗力,大部利用收來的糧食,利用農閒時,有償修建。
諸葛亮在他們請命出兵1萬時,就與他們兩談了,如果要征討當地部落,形成城鎮,一定要四同。
第一同就是統一語言,逐步引導他們說漢話;第二就是統一文字,他們土著想做官,就必須會寫漢字。
第三統一度量,不要因地制宜,要統一用漢尺度米、尺、寸,重量計量斤、量等等;第四統一貨幣,統一用揚州制錢,這個比較難,但要逐步來。
不管是附屬國、還是納貢國,這四個都要一統。這也是諸葛亮根據前世的記憶,在對照英國殖民地與中國附庸國之間的區別,定下來的。
沒有這四統一,他們還是他們,就像前世的中國附庸國,稍有勢力就叛亂了。
而英國殖民地,卻還能一直持續,有時候殖民地的當地官吏、富商還以講英文為榮,替英國做事為榮。
諸葛亮決定開疆拓土一定要學習英國殖民地的做法,最少變成漢殖民地,最重要的就是文化殖民。
在你武力強盛之時,就一定要推行文化殖民,以確定其根本。
因為隨著時間,他們一定會逐步跟上來的,到時候武力與武器差不多的時候,沒有文化的殖民與文化的認同,就是養虎為患。
讓漢語、漢字成為唯一的官方語言及文字,就是文化殖民的核心。
諸葛亮心想,當然第二步移民更有必要,就是到時將漢族大量移民去做官吏、壟斷資源、建設工廠、建立農場等掌控一切經濟命脈。
第三步就是讓他們融入漢朝,成為其中的一個州郡。
再次就是修路,修直道與航道,只有能快速到達,武力才是威懾。
當然,最終還是要有一個大一統與強大的漢國才是根本,諸葛亮對此心知肚明。但蔣琬、徐盛他們現在還不太理解,能夠執行下去就很不錯了。
徐盛掃平了湄公河平原,就從吉城向西進攻現今的泰國東北地區,想與蔣琬他們匯合。
卻說,蔣琬、諸葛行兩艘海船沿海岸線直到暹羅灣,在湄南河出海口而上,到達了現今的曼谷。
蔣琬留守船上,諸葛行帶3000人先下船,利用代差的連弩攻下了孟人部族。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部落,有七八十萬集中在湄南河下游平原居住,有相當的多農田,還種植了矮腳水稻。
泰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之一,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有種植歷史,相當於中國的夏初時期,大概是鯀因治水無功被殺的時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