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2/4 頁)
流子,專門來收上繳債的,沒錢就搬東西,強行作價賣出去,實在沒東西的,就要抓人,經常發生拉扯、打人的事情。為了這個沉重的上繳,玉桂和她的幾個孩子沒少吃虧,大人們拉拉扯扯的,小孩子們就會過來幫忙,那些傢伙們有時就會動手,弄得到處哭哭啼啼的,很悲慘的場面。
蔡書舟這次過年終於是沒有在家,在外婆家來過年了。外婆家的年永遠是幸福的年,蔡書舟從小一直就是這個印象,生產隊裡的時候,姨媽舅舅們小一點,外公去世了,外婆一個人撐著,有過幾年超支,後來姨媽舅舅們大了,都是一等勞力,家裡就好多了,分田到戶後,舅舅們都撐起門戶,上廣州搞些生意,還是不錯,所以蔡書舟最期盼的是外婆家的過年了。
外婆家的年一般從農曆臘八喝完臘八粥以後,就會慢慢的有了一些氣氛,畢竟村子大,名堂多,各式各樣的準備和禮數那是有規矩的,而且家家戶戶都不落後。
臘月十五以後,就會開始準備做年糕、米泡、紅薯果和紅薯粉了,有的人家還要磨豆腐。年糕的主要原料就是大米、糯米、高粱米,還有紅薯的,最首先的就是要準備這些原料,要洗乾淨,曬乾,然後要舂碓粉碎,有的要蒸熟,有的要煮熟,很多的工藝。
先說說這年糕吧,主要有三種,大米糕,糯米糕,高粱米糕。糯米糕和高粱米糕由於粘性很重,蒸熟冷卻以後,切成塊塊然後就浸在冷水裡就行了,工藝相對比較簡單,最複雜就是那大米年糕了。
這個大米年糕,首先要把大米浸泡上個一兩天,等發大以後,再進行粉碎,然後就放在大鍋裡熬成糊糊狀,最後要揉勻,扯成一坨一坨的,這個原料的準備環節就基本做好了,剩下的就是那些印粑粑的工序。
至於印粑粑的這個環節,也是很關鍵的,首先是要借好印模子,這個印模子一般是木刻的,雕刻有各種圖案,主要以花草和動物為主,動物這類的當然也是以吉祥常見的動物為主了,一般魚啊、公雞啊比較多一點,也有豬啊、牛啊的,圖案大小一般相當於杯口那麼大,凹陷進去的,開始印的時候,都是擺上大大圓圓的曬筐上,一大群人圍在曬筐邊,每人一個粑印,不停的印著,印滿一筐,就裝上蒸籠裡,大鍋裡蒸熟,主人一般會把第一籠蒸熟了的米粑分給大家吃,於是大傢伙就邊吃著邊印著年糕,有說有笑,一片祥和的氣氛。一般這種活大半是族裡的人互相幫忙的比較多,大部分以婦女、老人和小孩為主,蔡書舟外婆家算是大家人口了,所以每年都會印上好幾籮筐,有些是自己吃,大部分是送人了,特別是有些親戚沒有做年糕的,親戚來拜年的時候,外婆都會送一些給他們。
再就是炒米泡了。這個米泡,相當於後來的爆米花,只是原料不一樣罷了,爆米花大部分的原料是玉米,而米泡原料還是大米。至於工藝,也是首先把穀子煮開花,然後曬乾之後脫殼成米粒,最後放在有黑色炒沙的大鍋裡翻炒,就像炒瓜子那樣,直到米粒鼓起來之後,就算炒好了,當然一般是要放鹽炒的,這樣炒熟後吃起來有點鹹味,乾乾的,脆脆的,很是好吃的東西。當然這米泡還有另外一種做法,那是大家最為熟悉的,有很多走鄉串村的那種老藝人,專門扛個米泡機,為各家各戶爆米泡的,通常這種米泡機比較簡單,一邊用乾柴燒火,差不多的時候,就一踩那個機關,突然就聽到“嘭”的一聲巨響,米泡就爆好了,白花花的,泡泡的,吃起來很軟,像這種米泡一般都是甜的,也很是受人歡迎。
最後就是炒紅薯果子,這也是過年的時候,做的比較多的一種小吃。紅薯嘛,在這一帶是很普遍的一種雜糧。也是首先把紅薯去皮,然後煮熟,切成片狀,曬乾,最後像炒米泡一樣翻炒,等顏色變成金黃金黃的,也就熟了,吃起來也是香甜乾脆,不可多得的一種小吃,最受小孩子歡迎的東西。當然也有些人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