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劑量是否科學?(第2/2 頁)
的吸收、分佈、代謝和排洩,涉及到藥物的物理和化學變化,以及它們如何被人體吸收和排出。
然後透過統計學,給出相對安全的用藥指南。
如此,便不會受到任何指責。
但是對於中藥方劑的用量卻是沒有做類似的研究,但是給出了嚴格的用藥規定。
就這一點,李元也詢問過張老,結果很出人意料。
張老曾言,過去有一些老中醫集體向上級提出過建議,希望《藥典》對中藥材的劑量如同西藥,僅僅給出參考意見,不做硬性規定。
結果是石沉大海,《藥典》幾次改版,都沒有考慮這一點。
中藥材不同於中藥,中藥包括採集、炮製、製劑三個主要階段,每一個階段又分為多個小階段。
比如炮製就分為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他特殊手法。
所有過程都是為了去除雜質、矯味、更易儲存、降低毒副作用、增強藥物功能等。
所以,如果是從藥材本身分析,和最終的中藥特徵是不是完全不同。
同時,一個成熟的藥方都是經過嚴格的辯證,君臣佐使合理分配,很多毒性都是可以接受的。
用後世網路上的一句名言來佐證最為準確:一切不談劑量的毒性分析,都是耍流氓。
中藥最大的秘密就在劑量上。
只要控制了劑量,就控制了中醫的發展。
當然,這都是大家氣憤之餘的玩笑話,我們還是要相信西醫,相信西醫專家,更要相信科學。
西方對科學的本質的認知是:科學就是不停地否定從前的科學。
所以,我們要科學地相信西醫和專家。
中醫用藥的原則是“有故無殞,亦無殞也”,即對於有病的人,較大的劑量可能會產生良好的治療效應。
這一觀點已經得到了臨床驗證,被古今醫家普遍認同。
在中醫用藥中,毒藥的使用是有一定規則的。
在使用毒藥時,必須先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直到病癒為止。如果病未愈,則應停止使用或加倍使用,但必須以安全為前提。
然而,如果過於刻板地規定用藥劑量,可能會抑制醫生獨到經驗的展示和水平的發揮。
中醫還有一個通用認知:“重病要用猛藥”。
一些臨床老中醫,用藥劑量經常超過《藥典》的規定。
所以,有一些聰明的家屬,把西醫已經判定等死的病人送到中醫院。
病人堅持不住,死亡的話,只要去稽核藥方中藥劑量,一般都能找到違反《藥典》規定的中藥劑量。
到時就能訛中醫院一大筆錢。
更有一些目的不純的人,專找成名的私人診所,然後就能得到比中醫院多幾倍,幾十倍的賠償。
如果操作的好,可以讓這個私人診所傾家蕩產,鋃鐺入獄。
所以,我們平時做事,一定要學會打七寸。
比如,最近老鷹家hp公司被兩個財團(分屬一隻鷹和一隻牛)透過金融手段,捲走100多億美刀。
老鷹的做法非常簡單有效,兩個財團的老大,全都莫名死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