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2/5 頁)
欲脩金丹,必須活此穀神;欲活穀神,先須調和陰陽;陰陽不和,穀神不結。元為陽,剛健之情是也,牝為陰,柔順之性是也。有剛有柔,則穀神長生,不死之根基立矣。蓋穀神是剛柔中正,兩弦之氣,交合而成。兩弦交合,恍惚杳冥,其中有物,是曰真一之精。真一之精,即穀神之別名,未經煅煉,忽存忽亡,是謂真精;已經煅煉,凝結不散,是謂穀神。真精既返黃金室,則精一歸中,而穀神凝結矣。穀神凝結,道心常存,人心馴顧,真知靈知合一;良知良能,渾然天埋,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動,常應常靜,一顆靈光永不離矣。靈光永不離,即是穀神長不死。穀神不死,即仙翁所云〃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也。穀神真精靈光,仍是一個物事,不過就已成未成分別言之,非有三樣,學者須知。”
“何謂‘玄牝之門世罕知,只將口鼻妄施為。
饒君吐納經千載,爭得金烏搦兔兒。’”一隻蠻獸問道。
“元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元者,乾陽,剛健之德;牝者,坤陰,柔順之德。陽主動,陰主靜,穀神之動靜,即元牝之門也。這個門,生天生地生人物,至無而含至有,至虛而含至實,在人身為四大不著之處。天地之正中,虛懸一穴,開闔有時,動靜自然,本無定位,亦無形象,又號之曰元關竅。元關者,至虛至靈,有無不立也,又號之曰眾妙之門。眾妙者,無理不具,無德不備也。若以口鼻為玄牝,吐納濁氣,安能驅金烏玉兔歸於黃道,凝而為至靈之丹乎?金烏者,日之象,陽中有陰,在人為柔順中正之德,即靈知之靈性也。五兔者,月之象,陰中有陽,在人為剛健中正之德,即真知之真情也。靈知真知,中正之德,即陽元陰牝,兩弦之氣。穀神乃兩弦之氣,凝結而成。不知元牝,安知烏兔?不知烏兔,安能穀神不死而長生耶?噫!是門為何門,順去死,逆來活,往往教君尋不著,元牝豈易知哉!
金丹之道,只是一剛一柔,兩味藥料,別無他物。剛屬於真知之情,柔屬於靈細之性。一性一情,兩者雖名有異,而實同出於先天虛無真一之氣。真一之氣即前詩所謂穀神,性情即前詩所謂這元牝。元牝兩者,元之又元,為不死谷神之要機。蓋先天自然之道,穀神而生元牝,後天還返之道,元牝而成穀神。元牝不交,穀神不結。元牝為要機者,正所以結穀神耳。元牝立,穀神結,可以保命,可以全形,更明進陽之益,退陰之損。益陽而至於無可益,損陰而至於無可損。陰盡陽純,穀神長生,渾然一氣,絕無滓質,圓陀陀,光灼灼,淨倮倮,赤灑灑,造化不能拘,萬物不能傷。如火候煉成紫金丹藥,起死回生,最靈最奇也。
古真雲“性命必須雙修,功夫還要兩段”。蓋金丹之道,一修命、一修性之道。修命之道,有作之道,修性之道,無為之道。有作之道,以術延命也;無為之道,以道全形也。始於有作者,有作之道,以造命也。造命之學,全以法運。蓋鴻蒙未判之始氣,扭天地造化之樞機,返二十四氣之節口,回七十二候之要道。天地不能知,鬼神不能測,蓍龜不能佔。雖天地鬼神蓍龜,且不能知,人焉得而能見之乎?終而無為者,用無為之道,以修性也。修性之道,抱元守一,萬物皆空,如雞抱卵,如蚌含珠。功夫到日,至誠前知,慧心大開,聲入心通,吉凶先知,禍福預曉,誰不知之。但人只知無為之道為要妙,而不知有作之道是根基。不知有作,而只無為;不但不能修命,而亦不能修性。縱有所修,亦不過修後天氣質之性,豈能修先天根本之性乎?根本之性,天命之性也。本來性命一家,並無兩串,因交後天,陰陽相離,一而成兩,性命各別矣。性命各別,於是性不能顧命,命不能顧性。命為物奪,不能自主,性亦由是而亂。性亂命搖,邪正相混,理欲交雜,假者用事,真者退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陰氣剝陽於盡,性命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