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5 頁)
寶,應該世代吃穿不愁。其實不然。原來,這金箔產品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國家興旺,金箔興旺!國家衰敗,金箔衰敗。解放前,兵荒馬亂,民不聊生,所以金箔生產凋零殘敗。新中國成立之後,萬物出現生機。到了1955年,人民政府鼓勵金箔藝人組織生產合作社,大力生產金箔。於是,龍泉鎮梅長生、徐德志和徐德明等藝人,走鄉串村,挨家挨戶做工作,帶領64名老金箔藝人自帶工具,自籌經費,租用了當地政府沒收來的一座地主莊園做廠房,正式成立金東縣第一家金箔錦線生產合作社。成立那天,彩旗飄飄,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省、市、縣、鄉領導紛紛到場,連國家輕工部也派人祝賀。成立之初,金箔生產很是紅火,各地訂單雪片似的飛來,生產量無法滿足客戶需要。於是,合作社規模擴大,改成了金陵金箔廠。
其後,由於政治運動不斷,加上三年自然災害,金箔生產受到重創。到了“###”風暴席捲祖國大地的時候,金箔廠基本上已經名存實亡了。“###”結束,百廢待興,人們忙著算舊賬、填肚子,一時無暇顧及金箔廠。到了80年代初,金箔生產幾乎絕跡,金箔藝人下放的、退休的、改行的,再也無力“鞭炮齊鳴”了!儘管頻繁調換廠長書記,但誰也沒有回天之力,一個個都敗下陣來。特別是最末一任書記曹永剛,此人是從大三線兵工廠調過來的,不知金箔廠深淺,工業局讓他到金箔廠當一把手,他便同意了。上任之前,他也曾信心滿懷。不料,那年金陵一帶連降暴雨,長江水猛漲,金箔廠所在地龍泉鎮大堤破裂,大水將金箔廠淹成一片汪洋!曹永剛遭此一劫,心灰意冷。大水回落以後,他就想方設法離開了金箔廠,到局裡任職去了!
眼下,一面是國家急需金箔美化天安門,一面是金箔廠群龍無首的爛攤子,誰來主事,真真急煞人也!
金東縣委常委們悶坐抽菸,面面相覷,卻無人推薦人選。面對這種情況,朱書記只得點名了。
“萬縣長,你是老工業,還是你來推薦提名吧!”
“我?”縣長萬慶彪沒有正面應答,他挺了挺背,國字臉上劍眉飛聳、目光如炬。看到大家都用期待的眼神望著他,他胸有成竹地笑了笑。其實,萬慶彪早就料到朱書記會點他的名,他心裡也早就有了一個人選。
此人名叫何大福。
。 想看書來
主人公曲線登場(1)
何大福是萬慶彪的老部下,此時正在金東化工廠勞動服務公司任經理。
1964年10月,金東縣在大力發展“五小”工業的高潮中,率先建立了全省第一個“金東化工廠”。萬慶彪從人委辦公室主任崗位上抽調到化工廠當廠長。化工廠需要的200多名員工則是從全縣各行各業抽調來的,其中有一名年齡最小、又是貧苦孤兒出身的員工,就是何大福。
人們常說,大凡能成大事者有三種人:一是從小家境苦難;二是長期處於逆境;三是一直處於競爭環境中。何大福就屬於從小在苦境磨難中成長的那種人。
何大福1946年出生在安徽和州何家莊一戶農民家庭。說他是農民,其實他們家無田無地,父親只是靠打漁為生。幼年的記憶中,他的家鄉還是很美的。成年後,何大福曾寫過一首歌頌家鄉和他童年生活的長詩:
何家莊,皖北一個不出名的地方,
那裡是——
生我育我的可愛故鄉。
爺爺在那兒打漁,
爸爸在那兒撒網,
我曾在那裡成長。
農家小孩童年趣,
愛把遊戲當真唱;
抬花轎,娶新娘;
打雪仗,當皇上;
猜謎語,捉迷藏;
數星星,話月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