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4/4 頁)
變熊市狀況,也使得股市的確有所上升,但如果宏觀經濟的深層次問題得不到解決,仍然無法走出熊市。
這樣調節的更壞結果是公眾更大的誤解,即不認為股市有客觀規律,把中國股市看做完全由政策決定的“政策市”。股民整天在推測政府的政策,政府用政策調節股市,長此以往,股市就不是市場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成為政府控制經濟的手段。這樣,市場經濟又回到政府控制的計劃經濟。這豈不是歷史的倒退嗎?
政府的動機是想使市場經濟正常執行,但它不明白自發的波動也是正常狀態。政府所能做的僅僅是維持正常的秩序,而不是干預結果。如果就把印花稅固定在千分之一,而無論股市如何漲跌都不調整,股市才會正常。調過來,調過去,其結果是破壞了市場機制,正如今天吃這種藥,明天吃那種藥,吃來吃去,身體更有病一樣。
記得法國戲劇大師莫里哀曾經說過,70%的人不是死於有病,是死於治療。經濟也是這樣。
掌握開放的節奏
華爾街金融危機,使全世界都受到衝擊。這場危機給我們也帶來了損失,但更給我們上了一堂難得的課。
記得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經濟學家麥金農等人提出了“金融深化論”。其中心是強調:發展中國家要打破限制金融活動的“金融抑制”,實現金融自由化與開放。當時,這種觀點頗有影響,許多發展中國家都在金融自由化方面邁出了一大步。但以後的結果並不妙,實踐“金融深化”最有力的墨西哥等國遇到了嚴重的金融風暴,經濟發展亦受到影響。從而亦使這種理論受到人們的懷疑和指責。
將近三十年過去了。從各國的情況看,“金融深化”的方向並不錯,而問題出在節奏沒有掌握好,走得太快了。尤其是在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開放得太快,自由而缺乏必要的監管,於是就出了問題。這次華爾街的金融危機告訴我們,即使在美國這樣市場經濟制度較為完善,經濟實力強的國家,自由化做過頭了,也會引發嚴重的問題。
這次危機的根源還在次級貸款上。給不符合住房貸款條件的人發放貸款,把他們的償還能力寄託於房價上升,這是一種相當危險的做法。一旦房價下跌時,危機的可能性就變成了現實。沒錢的人想有自己的房並不奇怪,問題是房貸機構怎樣給他們錢,讓他們美夢成真。房貸機構之所以同意給窮人貸款還是出於利潤動機的考慮。金融自由化的一個內容就是給銀行(包括房貸機構)更大的自主權。但銀行在利潤動機的推動下往往會作出不理性的事情。這種事情的後果卻要由整個社會,甚至全世界來承擔。因此,無論給銀行多大的自由,一定要有監管。如果監管機構的能力不夠,還是不要給銀行自由。給不給他們自由,給多少自由,還取決於國家的監管能力。中國金融自由化的程序還取決於監管制度的完善與監管機構能力的提高。金融放開的第一步還在於監管。
次貸引起這麼大金融危機的更重要原因還在於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是重要的金融創新,但越來越多的金融衍生工具使虛擬經濟和真實經濟離得太遠。而且使這些工具的創造者和購買者,或者說委託人與代理人,距離太遠了。相互之間資訊不對稱,購買者或代理人非理性炒作金融衍生工具,從而引發金融危機。這時,虛擬經濟已經遠離了真實經濟,不能反映真實經濟。虛擬經濟不以真實經濟為基礎,遲早要出問題。虛擬經濟的問題必定會影響真實經濟,而當真實經濟出問題時,整個經濟必定處於動盪之中。因此,如何控制金融衍生工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