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草原(第1/2 頁)
二一九年晉國南下進攻秦國元關,此時正逢漢水太守張閒反叛,朝廷大軍救援不及,常喻寫信請求狼夷王狼卜土看在往日情分上能夠出兵幫助秦國解除危機。
這正中狼卜土的心思,他率領八萬狼夷士兵襲擊秦州,掠奪人口資源不計其數,這一戰徹底激怒了晉國秦州都督孟和。
雙方在邊境的火藥味越來越濃,最終引發了一場大戰。
此戰孟和率領十萬晉軍精銳,憑藉強大的裝備以及先進的戰術,最終大敗狼夷。
此戰不僅打傷了狼卜土,也打掉了忠心於他的地賢八部勢力絕大部分精銳。
狼卜土帶著族人回到草原養傷,開始將心思全部放在‘秦人化’之上。
因為擔心自己命不久矣,不能完成狼夷族‘秦化’的任務,甚至不顧下面的反對開始在王庭修建宮殿,下令狼夷人服裝改為秦人衣裳。
狼卜土本來就已經臥病在床,威懾力大不如前,再加上過分的改革讓狼夷族的青壯派勢力十分不滿。
開始聚集在一起反對他的改革,甚至喊出要他退位讓賢的口號。
楊時帶著隊伍找到狼夷王庭沒多久,狼卜土就病逝在床榻之上,青壯派不遵循狼卜土的遺願開始大搞分裂,擁護狼卜土繼承者的是地賢八王勢力。
這些人就是原本的地賢八部,狼卜土去世之前將他們全都封王,希望以此來平衡下面的勢力。
但是終究還是抵不過青壯派勢大,楊時帶著這些人兜兜轉轉選擇來到秦國邊境,請求接受庇護。
“草原上所推行的制度乃是邦聯制,就如同所謂的地賢八王一樣,是原本的八個被狼夷收服的八個部落,再加上天賢八王合在一起,一共十二個部落合成了狼夷”
楊時需要對白衍講清楚狼夷族的過往,自然就必須從草原的制度入手。
每一個部落中所推行的理念都不相同,甚至所實施的制度也有區別。
“陛下,地賢八王內部雖然贊成秦人化,但是想要徹底在他們身上施行秦國政策還是有不小的阻礙。”
“哦?愛卿快快道來。”
“第一,就是遊牧生活的不可控量實在太大,狼夷族雖然建立了暫居的城池,但是對於遊牧生活還是不能徹底拋棄,他們依舊要到草原上放羊牧馬,這是短時間內無法轉變的。
而遊牧生活就註定了他們需要看天吃飯,任何一場災難都有可能讓他們失去經濟來源。”
“這事簡單,他們的牛羊朝廷都會安排人去固定收購,另外就是朕會下旨在南州邊境建立一個集市。
無論是秦國商人還是狼夷族人都可以到那裡買賣物資,一年內不用上繳任何稅收。”
楊時所提出的東西,其實就是變相在向皇帝講述狼夷的不容易,希望朝廷方面能夠給予支援。
而關於這一方面的事情,早在楊時迴歸保定之前,朝廷就已經商討好了法子,如今楊時提出來的困難,在白衍這裡根本算不上什麼難事。
“感謝陛下的仁慈,這個方法應該能為他們解決生活問題,草原上有不少秦國沒有的物資,也可以透過與其他部落種族交換來促進這個集市的發展。”
楊時點了點頭,這倒是之前閻蒼沒有和他說過的事情,看來關於狼夷族的事情,朝廷已經有了具體的對策,那也省的自己操心,只要將問題提出來就足夠了。
“第二件事,就是稅收成本和難度極高。臣雖然在狼夷族小有威望,但是說到底各部落之間的收入還是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臣這個外人很難插手進去。
若是朝廷準備派遣官員進行徵稅,恐怕是極其困難的事情。若強行按照秦國制度來施行,恐怕會產生兵事糾紛。”
嚴格來說,白衍從來沒有想過從這十萬狼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