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初入四衛營,狎妓富樂院(第1/4 頁)
蒙古大軍已拔寨走遠,孛來太師似乎被射入帳中的“一矛”嚇破了膽,撤退速度比來時快了許多。
上位者的通病——惜命。平日在陣後喊打喊殺視死如歸,當不可控的威脅出現時比誰溜得都快。
宣府之圍已解,邊軍反敗為勝,自然少不得一番呼喊慶賀。百姓聞聲走上街頭,見天朗氣清,一派喜氣洋洋,便紛紛為總兵大人的英明神武喝起彩來。
許經年不在意做個“無名英雄”,或者說壓根也沒想在邊城揚名立萬,他本來是要直上京城的,半道拐入宣府是受雷路所託,沒想到還差點被老總兵送走。
楊能沉浸在“識人無能”的愧疚中無法自拔,聽聞許經年要入錦衣衛,便搖頭制止,勸他改投四衛營。
說起四衛營,便不得不先介紹一番明朝禁軍制度。歷朝歷代,禁軍直屬帝王,擔任護衛皇宮、首都警備等任務,因時代、文化和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稱謂,如禁衛軍、親衛軍、近衛軍、御林軍等。
明朝禁軍分為京營和親軍兩大部分。
京營負責守備京畿地區,抵禦外敵和叛亂,由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三大營組成。
親軍負責衛戍皇城,維持治安,初建時只有十二衛,後不斷擴充,至宣德六年,四衛營設立,上直二十六衛親軍成型,稱親軍都指揮使司,不屬五軍都督府管轄。
在浩浩蕩蕩的明史中,四衛營是一支極富傳奇色彩的親軍隊伍,即使在大明王朝窮途末路時,也保持了極高的戰鬥力。
永樂年間,有軍卒自塞北逃回京城,朱棣令其飼養馬匹,並戲稱“勇士”,這便是四衛營前身。
宣德六年,朝廷設羽林三千戶統御諸“勇士”,不久改設武驤左衛、武驤右衛、騰驤左衛、騰驤右衛,稱四衛營。
四衛營成員從其他諸衛所中選拔,標準極其嚴苛,號稱集“天下衛所官軍年力精壯者”,是精英中的精英。而其由御馬監管轄,是唯一一支專由宦官提督的軍隊,更是禁兵裡的禁兵。
縱觀明史,各個時期重大歷史事件中都能窺見這支軍隊的身影。
土木堡之變後,瓦剌大軍直撲京師,北京保衛戰打響。當時,京營軍隊三大營盡陷,四衛營在彰義門主動出擊,擊敗敵軍。
正德年間,流民四起,邊境多事,四衛營奉命鎮壓,開始由“宿衛之兵”向“征討之兵”過渡。
崇禎年間,提督內臣曹化淳改四衛營為勇衛營,以靖南伯黃得功為帥,遂為勁旅。
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後揮師北上,沿途關隘望風而降。軍至寧武關,遇勇衛營,血戰數日無法破城,令“五日不降即屠城”,依然不降,遂調重炮轟塌城牆,攻入城內。勇衛營拼死抵抗,男兵戰死,軍嫂持械巷戰,最終全軍覆沒。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朱由檢上吊,此時靖南伯黃得功正率另一支勇衛營軍隊在南方作戰,得知訊息後移防南京。次年,清軍渡過長江,黃得功誓死不降,在混戰中被弓箭射中喉嚨,拔刀自刎,夫人翁氏亦自刎,總兵翁之琪投江自盡,至此,勇衛營全軍覆沒。
楊能素來瞧不上錦衣衛囂張乖戾的行事作風,又因與四衛營校尉裴子建相熟,於是修書一封將許經年推薦給他。
宣府距京城不到四百里,快馬加鞭兩日便到,許經年得了舉薦書,在宣府逗留幾日後便辭別楊能、魏紹靈、韓老六等人啟程入京。
重陽節剛過,一場秋雨席捲京城,空氣中瀰漫著茱萸的濃郁香氣,《神農本草經》中記載茱萸“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溼血痺,逐風邪,開腠理”,取其嫩芽及果實作香料,可“去食物之臭”,亦有殺菌、消毒之功效。
許經年嗅著香氣摸摸腰間,感受到束帶上空空如也,悵然若失。往年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