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巴郡彌難,五斗米教(第1/2 頁)
果然,郭嘉猶豫了一會兒,從懷裡拿出了一個一份整理好的檔案,說道:“主公,這是你之前要我和文和整理的情報。其他地方都還好,想來主公也不著急去對付他們。不過這益州的巴郡就有些意思了,可能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惡劣。主公還是自己看看那吧!要如何抉擇,一切由主公裁決。”說完,把那份檔案交到劉武的手上,他自己本人則是找了個地方,在那裡喝起了茶。這讓劉武不住的翻白眼,到底誰才是主公?怎麼感覺你就跟大爺似的?你說你嫌活多,一個人顧不過來,我還要給你找人來分擔。結果你就這樣對我,啥都不說,讓我自己看。到底你是老闆?還是我是老闆呀?
只是,他也無奈,在心裡嘆了口氣,看在他一直忙前忙後的份上,姑且就原諒了他吧!這麼想著,把目光投向手上的檔案,慢慢的翻看起來。這是一份關於巴郡張魯的個人檔案。
原來,這張魯原本是沛國豐縣人,他的先祖張陵來到西川,在鵠鳴山中假作道書迷惑世人,偏偏在這封建的社會里,人們對鬼神之說都很迷信,認為他能與鬼神交流,是他們的使者,特地下來幫助救濟他們的,一些騙術和心理衝擊就唬住了不少人,那裡的百姓都很崇拜他,以至於他的香火是越做越大,信徒也是越來越多。
張陵死後,他的兒張衡子承父業,繼續幹他父親愚弄世人的勾當。不再滿足於青山修行,要廣濟世人,接收更多的門徒。因此,老百姓只要有想學道的,就送上五斗米作為學費,人人都出的起,人人都想學,被一部分人稱之為“米賊”。
這張衡死後,又由張魯繼承了這個行當。張魯因為有前兩人開創事業,基本已經很完善了,學徒又多,遍佈整個巴郡,直接創立了“五斗米教”。看著事業蒸蒸日上,張魯的內心開始膨脹起來,在漢中自號為“師君”,前來學道的都叫做“鬼卒”。為首的叫做“祭酒”,大頭領就叫做“治頭大祭酒”。
既然是一方大教,那就又要有自己的教條和準則,“五斗米教”要求道徒以誠信為主,不許欺詐。如果有人患了病,也不會先送去醫治,而是立即設壇讓病人躺在靜室中自思己過,之後再當眾陳述自己的過錯,以求鬼神的原諒。然後才開始為病人祈禱驅邪,畫符施咒,以保平安。
而負責主持祈禱的,就叫做“奸令祭灑”。祈禱的方法也不復雜,就是用硃砂混合雞血在符紙上簡單的寫上病人自己的姓名和生辰八字,然後開始搖鈴禱告,擊鼓鳴鐘,竹笛悠揚,琴聲悲慘,直達天際,告慰神明,以此來說明病人願意服罪,知道自己的過錯了,乞求得到鬼神的原諒。
這其中還要寫告文三篇,被叫做“三官手書”:一篇是要放到山頂上以奏明上天,那裡離天上的神明最近。一篇是要長埋到地下以奏明鬼神,那裡能直通地府。最後一篇則是沉到水中以報告水官,最後燒了化作符水給病人喝下,靜待效果。如果病人的病情痊癒,就要送上五斗米作為答謝。如果病人中途噶了或者最後沒救回來,那就是病人生前做的惡事較多,得不到神明與鬼神的原諒,不肯搭救,根據個人的善惡,或上天,或入地去了,與他們無關。
劉武看到這裡,都為巴郡的百姓感到好笑與不值,關鍵是這種小把戲居然還有人相信。就像後世的那個什麼教一樣,只要信得忠誠,那最後一家人都能得到神明的庇護。他們生病了,不打針,不吃藥,而是一家人圍在一起唸經祈禱,事後在殺一隻雞拜祭,額頭上點了雞血,視為崇拜神明。那時候還感覺好笑,他們會定期的組織在一起談論過往,討論教義和經義。之後就是開始節食,從最開始的兩斤半米,到最後一人一天二兩米下肚,那就是成了最虔誠的信徒,受到神明的庇護,不老不死,不病不忌。這跟腦殘有什麼區別呢?人不吃飽,哪來的力氣幹活?生病不吃藥,不打針,那不就是自己找死?劉武一直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