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4/4 頁)
的制定。
從“三外”與“三化”協調推進的高度把握髮展問題
中國的發展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展開的,因此注重把握好“三外”(外貿、外資、外匯)與“三化”(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的關係,特別注意兩個系統之間的協排程。
以近年來實際狀況來分析:“三外”之一的外貿:5年(2002~2006年,下同)期間增長245%,目前已成為世界第三齣口大國。外資:5年期間增長48%。外商直接投資居全世界第四名,發展中國家第一位。官方外匯儲備:2007年第三季度末超過1.4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位。“三化”狀況:工業化:工業增加值5年增長107.3%,2006年佔GDP比重提高到43.1%。但高技術產業佔當年工業增加值只有10.2%。城鎮化:城市人口5年期間新增近1億,增長率為20%。第一次出現城鎮化水平(43.9%)超過工業化水平(43.1%)的局面,但是與最近公佈的全世界城市化水平已超過50%相比,還有不小差距。市場化:“總體”市場化水平不高,距離發達國家80%左右的水平還有不小差距。基本判斷:國內“三化”的進展滯後於“三外”的發展,在國際上達到的水平還比較低,特別是國內的體制改革尚未完全跟上對外開放的步伐,兩條腿之間有不夠平衡之處。
以市場化為目標的經濟轉軌仍是體制改革的“重頭戲”
經過近年的市場化取向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已初步建立,淺層次的體制弊端已初步去除,但深層次的問題並未解決。下一步,應堅定不移地向弊端產生的體制根部掘進:一是市場化改革從商品市場向要素市場推進,突出的是資本市場,其他如勞動力、科技、土地等要素市場,也應在更大的範圍內推進。二是所有制改革從競爭性領域向壟斷性行業延伸。三是積極推進相關領域的配套改革。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應防止出現改革決策和操作被利益集團主導的局面。注意動員各種社會力量參與改革,增強改革的協調性和科學性。
把“四位一體”的發展和“四位一體”的改革整合起來通盤考慮
中國的“四位一體”發展是在“體制轉軌”的大背景下展開的,這種體制轉軌不僅是經濟轉軌,而且包括政治、社會和文化體制轉軌。發展轉型與體制轉軌,兩個“轉”要結合。中國除繼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以外,還應推進以社會主義*政治為目標的政治體制改革,以先進文化為目標的文化體制改革,以和諧社會為目標的社會體制改革。四個方面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在人的發展和*價值上,“四位一體”的發展與“四位一體”的改革找到“最佳交叉點”。對於一個傳統體制和文化根深蒂固的國家來說,這種“四位一體”的改革關係國之命脈。現在面臨的突出問題是,幾個方面的改革並不協調。其中,尤以發展社會主義*政治為目標的政治體制創新為難點。下一步改革要用“兩隻眼睛”看問題:“第一隻眼睛”,瞄準已確定的改革目標,按照改革的基本目標來“改革舊體制”;“第二隻眼睛”,瞄準中國社會已出現或即將出現的新情況,根據新情況“創造新體制”(如建立環境產權制度、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參與);同時,留意改革程序,防止舊體制的某些東西在新形勢下的可能回潮。
常修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本文選自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大國策》叢書。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從平均到公正:中國社會政策的演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