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5 頁)
周語有稷,漆,岐。稷與濟同音。並非巧合。秦語有鹹,縣,士。華語有媧,華。
第1山 敖岸山,
“敖岸之山,其陽多雩yu孚(加王)之玉,其陰多赭,黃金。神燻池居之。是常出美玉。北望河林,其狀如茜如舉,有獸焉,其狀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諸,見則其邑大水。”
“燻池”,“茜”,“舉”都是萯方言(伏羲語)。
“河林”,河網地貌,與今天的地理不同,洛河的河道分作多道細流。“如茜如舉”,方言,對河網的描繪。下一山說,“北望河曲”,“南望墠shan渚”,也是河網地貌。夏時代的萯人在這塊土地上生存。
第2山 青要山,
“又東十里,曰青要之山,實為帝之密都。北望河曲,是多駕鳥。南望墠渚,禹父之所化,中多僕累,薄盧。(鬼申)武羅司之,其狀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齒,而穿耳以鐻,其鳴如鳴玉。是山也,宜女子。畛zhen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河。其中有鳥焉,名曰幼(鳥旁),其狀如鳧,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有草焉,其狀如姦(草頭),而方莖黃華赤實其本如藁木,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
“密都”,(神)集中的地方。萯山時代崇拜動物,叫作神,渭河方言叫作帝。
“實為帝之密都”:帝,是渭河方言,都,是古漢語,這是書作者加的話。
“河曲”,也是河林,同一個地方。在渭河大湖時期,渭河與濟水不相通。洛河水量大,成為濟水的主河道,匯合處叫作河曲。和山說,“實為河之發都,”也是這個意思。這一經的五山,是同一個地區不同時期的五個巫祠,時間不少於千年。在敖岸時期是“如茜如舉”,在青要時期是河林,在(馬鬼)時期有棗和飛魚,在宜蘇時期有向北入河的河道,在和山時期河林形成九條河道。這一經記錄了萯巫祠的歷史。
第3山
“又東十里,曰(馬鬼)山,其上有美棗,其陰有雩孚之玉。正回之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河,其中多飛魚,其狀如豚而赤文,服之畏雷,可以御兵。”
第4山
“又東四十里,曰宜蘇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蔓居之木。滽滽之水出焉,而北流注於河,是多黃貝。”
第5山 和山
“又東二十里,曰和山,其上無草木而多瑤碧,實惟河之發都。是山也五曲,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於河,其中多蒼玉。吉神泰逢司之,其狀如人而虎尾,是好居於負山之陽,出入有光。泰逢神動天地氣也。”
“是山也五曲,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於河,”是說,河網地貌在和山結束,從合山再向北開始有河道。
這1篇精心塑造了兩個動物神:武羅女神,豹文。泰逢主神,虎尾。
萯山在洛河進入黃河(濟水)的入河處,是伏羲後代建立起來的巫祠中心。這個時候是伏羲時期和夏(禹)時期的過渡階段。
伏羲人曾經遷徙到洛河的源頭,從距今八千年到距今六千年生存在洛河流域。這一經保留了伏羲方言:燻池,夫渚,僕累,薄盧,武羅,蔓居(渚,居是詞尾音)。
歷史沒有伏羲人的記載,因為不使用古漢語,伏羲後代的資訊丟失了。讀到這些方言,可知伏羲的後代沒有離開洛河。
崇拜的生命力是這樣的長久,在今天仍然記得炎黃,記得華夏,將炎黃和華夏當作祖先。伏羲人創造了自己的崇拜,一代一代的流傳,從伏羲語到古漢語,從夏時代到周秦時代,被崇拜流傳,被文字記錄。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夏時代 夏氏族
夏時代
公元前4千年以後,黃河土地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始族時代向氏族時代的過度時期。3塊氏族發祥地,古河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