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4/4 頁)
供硬體,而不是自己承擔充當運營商和服務商。然而,這一切近年來有了顯著變化。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五角大樓及其潛在的對手便認識到,美國的軍事優勢與其技術領先息息相關。只是到了最近,五角大樓才認識到商用領域出現了對防務具有關鍵意義的新技術。資訊科技加速了全球化程序,創造了大量財富。電信行業的銷售收入從1991年的5230億美元增加到了2003年的萬億美元。同期,電信服務業資本支出從1240億美元提高到2150億美元。電信業具有高額的潛在利潤,而這只是資訊科技一個部門而已。私人企業向資訊科技研發注入的資金是政府所無法比擬的,而且只要預期利潤回報能夠抵得上他們的投資,情況便會一直是這樣。
技術發展的商用化導致了四個結果。首先,政府不必再花費大筆研發費用,因為私人企業已經支付。當政府希望左右研發工作的方向,或者感覺到有必要參與其中的時候,它只需要做出選擇,讓政府的研發投資資金進一步發揮作用。其次,美國政府必須加大工作力度,保證在早期便能接觸到這些技術。五角大樓建立了兩用科技(DUST)專案,這與政府以能確保政府獲得的方式激勵具有潛在價值的創新是一致的。五角大樓的專案宣告其目標是“參與產業,聯合投資,研發確保戰地優勢和保持工業市場競爭力都需要的兩用技術”。當政府也處於供求關係當中時,它就必須是一名聰明的顧客。再次,政府,包括軍隊,正日益依賴商用技術。“伊拉克自由行動”期間,為軍事通訊服務的商用衛星服務比行動開始前增長了560%。美軍的通訊和影象傳輸能力的約80%由商用衛星提供。最後,美國政府無法禁止其他的可能“顧客”購買他們感興趣的同類技術。薩達姆·侯賽因的政府在“伊拉克自由行動”期間透過網際網路購買了俄羅斯製造的全球定位系統干擾裝置。在這種形勢下,全球化和產業的全球化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也是一把雙刃劍。
一個美國充當主要倡議者的全球化的世界,密切了人們之間的聯絡,推動了自由市場的快速擴張。隨即,出口在任何工業製成品的銷售戰略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高。當兩用技術也涉及其中的時候,一些問題隨之而生。最基本的問題是在激勵有利於經濟增長和發展的技術傳播的同時,如何控制軍用技術的擴散。由於幾乎所有太空技術都能軍民兩用,太空資源在這方面遭受的挑戰尤其嚴峻。
。。
太空技術
太空技術
根據五角大樓的《軍事關鍵技術清單》(Militarily Critical Technologies List; MCTL),“最近的研究表明,太空技術的約95%可被列為兩用技術”。資訊科技和太空之間的緊密聯絡和這個比例相去無幾。對於軍隊來說,太空意味著“高空間”,可以在那裡部署裝備以獲取軍事優勢。對於其他人來說,太空設施是全球化的基礎之一。太空是全球資訊基礎設施的關鍵部分,全球資訊基礎設施是克林頓政府時期稱呼多重網路的一個術語。構成多重網路的便是後來人們常說的“資訊高速公路”。資訊對民用部門和軍用部門的價值是同等重要的,為數眾多的太空兩用技術也是一樣。
資訊科技,特別是空間技術,過去只有富國才能利用,而且在許多情況下,只用於他們的國家安全部門。現在,由於技術應用的價格下跌,很快所有國家甚至個人就都能承受了。20世紀80年代美國國防部花費億萬美元研發的能力現在其他人花上那筆錢的一小部分便可以獲得,要麼購買服務,要麼購買裝置本身。太空拍攝的遙感影象,可能準確到分辨明顯的細節,過去只在有限的國家安全機構範圍內使用。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20世紀70年代啟動的美國航空航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