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5 頁)
¤╭⌒╮ ╭⌒╮歡迎光臨
╱◥██◣ ╭╭ ⌒
︱田︱田田| ╰……
╬╬╬╬╬╬╬╬╬╬╬╬╬╬╬版 權 歸 原 作 者
。 ……… 手機訪問: m。 附:【】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
爆笑草根的激情人生:疑似爺們的美好生活 作者:白天光
石橋和稗子(1)
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總是一樣的,一個小鎮和另一個小鎮肯定是不一樣的。橋鎮,是一座古老的小鎮,因為在橋鎮還能看到歷史的遺蹟。遺蹟之一,橋鎮的鎮西有一座石橋,這座石橋距小鎮將近一華里,既然這座石橋和小鎮有這麼長的距離,那麼小鎮為什麼還叫橋鎮呢?但你仔細看就會發現,石橋其實是和橋鎮連著的。石橋下的河叫稗子河,稗子河一到夏天,有時肥有時瘦,瘦的時候河水是清澈的,稗子草根下有許多鯰魚。肥的時候河水漫上岸,河床都消失了,只有石橋還結實地立在河裡。稗子河一肥,岸上的人就受災,因為橋鎮的地勢是傾斜的,東高西低,於是在橋旁邊住的人家和商鋪就向東遷移了。現在能看到的是搬不動的鎮宅石和長得又粗又高的李子樹,但這李子樹不知什麼原因,已經多年不結果了。鎮宅石上都刻著姓氏,大都是袁、熊、張。因為這些鎮宅石和鎮上的人有關,所以橋鎮的人就從來不動他們,而一直保留至今。橋是山上的青板石鑲嵌的,看不到有泥水匠的手藝。據說是一個石匠領著他的三個兒子鑿了一年石頭,才鑲嵌出了這座石橋。這要歸功於明末的一位縣令,是他出銀子修的這座橋。他也是橋鎮的第一任縣令,他叫袁呈,所以這座橋原來叫袁呈橋。後來袁呈離開了這裡,來了一位新的縣令,他覺得叫這橋為袁呈橋他犯硌應,就禁止百姓叫這橋為袁呈橋,而直接叫石橋。
石橋幾百年沒塌,除了歸功於那四個石匠的手藝,重要的是河岸的稗草也讓這座石橋沒受到濁浪的侵蝕。不知是什麼原因,橋鎮的城鎮四周,到處都長滿了稗子。這很奇怪,一般稗草大都長在莊稼中間,或是潮溼的陰溝裡,而橋鎮的稗子,只要有土它就生長。稗草長到旺時,莖有拇指那麼粗,比人還高。石橋的下面長著許多粗壯的稗子,他們在水裡紮根,長得不密集,不影響水的暢通,它對橋也起到了保護作用。原來橋鎮的街道兩旁也長滿了稗子,商鋪的門口也有稗子,但橋鎮人不覺得稗子礙事,就任它去長。稗子長得到處都是,也成了橋鎮人的第二種糧食。有一年大旱,田裡的糧食顆粒無收,而稗子卻壯實地活著。那一年,橋鎮人用稗子和榆樹皮磨面做餑餑,就把他們的命救了。後來橋鎮來了一個文弱的縣令,他有潔癖,衙門的院子裡不允許有一棵雜草。衙門府內的衙役每天不幹別的,都拿著掃把和抹布搞衛生。後來這縣令到街上散步,見到處都是稗子,就讓橋鎮的人把稗子全部除掉,橋鎮人沒有一個聽他的。這縣令覺得對這裡的百姓指揮不靈,就張貼告示,每人不交十捆稗子,加倍交稅。後來百姓將這縣令告到了知府,知府就把這縣令給撤了。因為稗子撤了一個縣令,這也是讓橋鎮人感到無比自豪的事情。
石橋和稗子,的確成了這座小鎮的歷史遺蹟。
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總是一樣的,一個小鎮和另一個小鎮肯定是不一樣的。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的人群有他們的語言韻律,這是城市間的微小差別。而一個小鎮和另一個小鎮的語言韻律不一樣,有些小鎮語言的符號是不能用文字書寫的。城市的人總是以移民為主,而小鎮的人總會阻止移民的介入。這就使小鎮的人有了自己的生存方式。
橋鎮的男人長得都不是濃眉大眼,不受看,但橋鎮的男人都很剽悍。他們的祖先都是強悍的人。據縣誌記載,橋鎮的祖先一部分是宋朝的叛臣,一部分是北方的少數民族,還有一部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