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大收穫(第2/2 頁)
先是七本劍法招式,精華之處被他快速提取並融入自身。
例如“泉鳴芙蓉”、“鶴翔紫蓋”、“石廩書聲”、“天柱雲氣”、“雁回祝融”這類最為拔尖的劍招特點,被他最佳化吸收。《百變千幻雲霧十三式》中結合戲法的怪異方式讓他有了不少想法。
而後藉助剛剛的收穫,他對自身《劍道》進行完善,讓劍法中每一招每一式都多出“虛實變幻”“奇詭刁鑽”的特點。
後續輕功、拳法、內功同樣如此。
他只看思路與想法,那些類似的成名殺招,他並不會去學,因為往往看過之後,他就能推匯出更好的。
而此次最大的收穫,是從《衡山流雲拳》中學到了“拳勢”,從而領悟“借勢”技巧。
何為“拳勢”?
眾所周知,普通拳法構成是“力量”搭配“招式”。
這其中力量包含內力與肌肉勁力。
而“拳勢”則是在“力量”與“招式”基礎上加入了“精神”。
聽起來有些玄乎,其實只是精神與周遭環境的共鳴。
舉個簡單例子,一個人心情平靜時,會發覺瓜田李下是如此愜意,她坐在那裡,一切都是如此和諧。可若那個人心情煩躁,無論她如何假裝,一眼看去就會給人格格不入之感。
“拳勢”便是在這種感覺上的延伸。
《衡山流雲拳》中有載,當初那位前輩創出這拳法時,曾在衡山上生活四十年,這裡的一切變化,他閉著眼睛都能感知。
他不斷嘗試摸索,就將那種感覺融入拳法,最終才有了這部《衡山流雲拳》。
文中有寫,練成之後,拳法返璞歸真,和諧自然,可借這衡山之勢極大增強威力,鎮壓諸敵。
這麼厲害的拳法,後續為何毫無名聲,無人練成,原因也很簡單。
因為後來者再難與衡山環境共鳴,就算出了一位那樣的弟子,好不容易學會拳法,一旦離開衡山,周遭環境變化,就難以再找回共鳴感覺,自然也就無法再擁有“拳勢”。
說白了,這是一個靠悟性的東西,甚至就不該出現在笑傲這個時期。
往前推個數百年,喬峰的音響,咳......降龍勢,張老道的太極勢,都是同樣的道理,某些武學只有在特定人手中,才能發揮出獨有的效果。
而恰好,陸緣便是這個特定之人,甚至更加誇張。
逆天的悟性,讓他能夠很輕易感受到萬物脈動,無需顧慮天時地利。
舉手投足間,只要他想,就能為之契合。
道經中,也有人稱這個狀態為天人合一。
但陸緣很清楚,他現在還並不是,應該說不夠徹底,冥冥中他能察覺到,那是一種自身“配不上”這天地的錯覺。
和國術抵達化勁之後,難以再進步一樣。
對此,陸緣有一些猜測,只可惜短時間內無法驗證。
不過,“拳勢”終歸是幫他開了一扇窗,讓他的武學進入了一片嶄新的領域。
陸緣這一坐就是一個多時辰,他對自身武學進行了一次不小的升級。
《長生功》更新至6.3版,內力新增“變化隱匿”功能,同時可透過“借勢”周圍環境,以加快內功修行速度。
《劍道》更新至4.0版,劍招多出“虛實變幻”“奇詭刁鑽”的特點,融入“借勢”技巧,也即是山嶽之勢,大地之勢,清風流雲之勢等。
《武典》更新至3.7版,同樣招式間多出“借勢”技巧。
輕功《踏雲遊》更新至4.9版,日常最佳化,融入“借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