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文天祥(第2/3 頁)
恭帝德佑二年(1276年)正月十八日,伯顏率軍進駐皋亭山,距臨安僅三十里,文天祥剛任臨安知府。
不久後宋廷投降,十九日,文天祥被任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次日被派往元營議降。
他與伯顏在皋亭山爭論,被扣留。
行至鎮江後,文天祥與杜滸等十二人趁夜逃入真州。
真州知州苗再成出城相迎,並提出興復宋朝的計劃,文天祥寫信送兩個制置使並派遣使者聯絡各方。
但因文天祥一直反對投降,國內主和勢力對他懷恨在心,欲除之而後快。
苗再成收到殺掉文天祥的命令,不忍心下手,派人將其護送至揚州。
在揚州城門口,文天祥一行人得知要嚴密防備他,於是向東而行,又遇上元軍,好在沒被發現。
走至板橋時,元軍又來了,同行的杜滸、金應被擒獲,財物被奪後被放回,虞候張慶眼睛中箭、身上兩處受傷,文天祥兩次都未被發現,得以脫身。
最後他們坐船到了溫州。
文天祥聽說益王趙昰未立,於是上表勸趙昰即帝位。
1277年六月,在陳宜中和張世傑的擁立下,益王趙昰在福州稱帝,改元“景炎”,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七月,新朝廷讓文天祥帶兵移往汀州。
十月,他派趙時賞、趙孟濚率軍取道石城,攻取寧都,吳浚率軍攻取雩都,劉洙、蕭明哲、陳子敬回贛州,與唐仁一起策應吳浚奪取贛州城。
因兵力懸殊,吳浚投降元軍,唐仁病故,奪取贛州計劃失敗。
1278年正月,元軍攻入汀州,文天祥被迫率部轉戰。
五月收復會昌,六月克興國,取得“于都大捷”,贛州所屬10縣全部克復,只剩下贛州沒有攻下,吉州所屬8縣也克復了4個縣,臨川、洪州(南昌)各郡都送來軍餉,潭州(長沙)的趙潘、張虎、張唐、劉鬥元等紛紛起兵響應,分寧、武寧、建昌三縣豪傑都派人到文天祥軍中受節制,一時聲勢浩大。
同年,他收復惠州後,潮(陽)、梅(縣)、循(龍川、和平一帶)三州反正歸宋,粵東形勢出現轉機。
但在江西空坑,文天祥的部隊被元軍李恆包圍,“士卒皆潰散,妻妾子女具被元軍俘走”,部將趙時賞用計冒充文天祥,他才得以虎口餘生。
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在海豐五坡嶺被元軍張弘範部的千戶王惟義俘虜,部將鄒鳳、劉子俊、陳復龍、蕭明哲皆殉難。
文天祥被俘時,吞下冰片企圖自盡,但未成功。
他被押解到潮陽去見張弘範,張弘範的部下命令他向張弘範下拜,他昂首挺胸,堅決不屈。
張弘範只好以禮相待,後與他同往崖山,要他寫信勸降張世傑,文天祥嚴詞拒絕說:“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元軍再三追索,他出示《過零丁洋》律詩以明志。
張弘範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二句,知道他寧死不屈,只好作罷。
文天祥被押往元大都(今北京),在獄中堅持鬥爭三年,始終拒不投降。
1282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元大都燕京柴市刑場被殺害,終年47歲。
【後世評價】: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清朝乾隆皇帝讚道:
“若文天祥,忠誠之心不徒出於一時之激,久而彌勵,浩然之氣,與日月爭光。”
明朝名將於謙稱讚他:“殉國忘身,捨生取義。氣吞寰宇,誠感天地。”
《稱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