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文天祥(第1/3 頁)
文天祥生於1236年6月6日,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期政治家、文學家、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文天祥出生在江西吉州廬陵縣淳化鄉富川鎮(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他從小習文,具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
其母鄒氏篤志慈賢,時以先哲訓子;其父文儀,“志聞道,嗜書如飴”,精研經史百家,對文天祥兄弟教管甚嚴。
文天祥在良好的家風薰陶下,學業出色,先後拜胡鑑、曾鳳、王國望、朱渙、蕭粹叔、歐陽守道等為師。
他在邑校讀書時,看到鄉賢歐陽文忠、楊忠襄、胡忠簡等畫像,便發誓要成為他們那樣的人。
19歲時,文天祥參加鄉試並獲第一名。
寶佑四年(1256年),文天祥、文璧兄弟倆一同赴臨安參加會試。
二月初一禮部放榜,文天祥、文璧得進士。
五月初八,他們一起前往集英殿參加殿試對策。
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的思想為出發點,針對國家治理、人才教育、軍事國防等方面向宋理宗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議。
在國家治理方面,他主張改革政治,以息民怨,不準外戚宦官參與朝政,強化宰相的權力;
人才教育上,要培養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軍事國防方面,要節用財力,富國強兵,加強海防以禦敵寇。
最後,他一氣呵成寫下萬餘字的《御試策》,被宋理宗親自擢拔為狀元,理宗大讚“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此後,文天祥便以“宋瑞”為字。
然而,文天祥高中狀元后不久,父親文儀病逝,他按制度丁憂三年。
宋理宗開慶元年(1259年),文天祥結束服喪,前往臨安補授承事郎官職、籤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開始了為官生涯。
忽必烈率蒙軍圍攻鄂州時,內侍董宋臣勸說宋理宗遷都四明,文天祥堅決反對遷都,寫了萬言書《己未上皇帝書》,乞求理宗皇帝斬殺董宋臣,以安民心,並提出“簡文法以立事”“彷方鎮以建守”“就團結以抽兵”“破資格以用人”四項改革主張,但未被回應,失望之下他自請免職,回到江西老家。
景定三年(1262年)四月,文天祥接受朝廷安排,任秘書省正字,不久後兼任景獻府太子教授,負責給太子上課。
此後,他先後任職校書郎、著作佐郎、刑部郎官等。
文天祥出任瑞州(今江西高安)知州,在瑞州因政績突出,被召回臨安,先後被任命禮部郎官、江西提刑。但他在官場多次遭到彈劾和罷官。!鹹淳三年(1267年)九月,文天祥再次被召回,後又被彈劾罷官。
如此反覆,一直到鹹淳七年(1271年),他共計被罷官五次。
鹹淳十年(1274年)七月初九,宋度宗病逝,其四歲兒子趙?繼位,是為宋恭帝。
兩個月後,元軍直指臨安,太皇太后謝道清下《哀痛詔》。
文天祥收到詔書時已是次年正月,他“捧詔涕泣”,三日後便開始招募義士,組織起一支新軍,變賣所有家產用作軍資。
八月,文天祥率勤王之師抵達臨安,駐紮在西湖邊上。
十月,他前往平江(今蘇州)任職。當時元軍統帥伯顏已率軍從金陵攻打到常州,文天祥派手下將領尹玉、麻士龍、朱華帥等3000人歸張全節制,共同支援常州。
然而,張全不顧前方奮戰的義軍而潰逃,導致援軍戰敗,尹玉、麻士龍等人壯烈殉國,元軍攻破常州。
之後獨松關告急,文天祥奉命前往增援,但援軍未到,獨松關已被攻破,平江也被元軍佔領,他退守餘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