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方臘起義(第1/2 頁)
方臘起義是北宋末年的一場大規模農民起義。
北宋末年,政治腐敗,宋徽宗趙佶即位後,對金兵入侵屈辱求和,為籌集對金朝的歲貢,增加百姓賦稅。
宋徽宗重用蔡京等奸臣,他們把持朝政,搜刮民財、強佔民田,賣官鬻爵,致使宋王朝統治更加腐朽衰敗。
江浙地區物產富饒,是宋朝賦稅的主要來源地,百姓負擔沉重。
此外,宋徽宗在汴京東北建“艮嶽”,並在蘇州設定應奉局,以“花石綱”為名在東南浙江一帶蒐羅奇花異木、嶙峋美石,運往京城。
這一行為持續二十餘年,負責此事的朱勔等人趁機掠奪百姓私產,甚至拆毀百姓房屋,給江浙百姓帶來嚴重災難,民怨沸騰。
浙江清溪地區因盛產毛竹等經濟作物,受“花石綱”迫害更為嚴重。
方臘是睦州青溪縣(今浙江淳安)人,出生於農民家庭,後逃荒至方村的姑婆家,在地主方有常家的漆園做傭工。
由於漆園常被負責花石綱的造作局官員強索木材,方有常將負擔轉嫁給方臘等傭工,激起了他的不滿。
方臘為人豪爽,善於拉攏人心,他利用在青溪一帶盛行的摩尼教,聚集大量貧苦百姓。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月初九,方臘假託“得天符牒”,率領擁護他的農民和信眾殺死青溪地主方有常一家,並以幫源洞為據點,聚集貧苦農民,號召起義。
青溪遠近的農民紛紛響應,很快起義軍就發展到上萬人。
在眾人擁戴下,方臘自號“聖公”,改年號為“永樂”,以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月為永樂元年正月,並設定官吏將帥,建立政權。
同年十一月下旬,宋朝兩浙路都監蔡遵、顏坦率領五千宋軍前往青溪縣鎮壓起義軍。
方臘得知訊息後,率起義軍提前埋伏在息坑。
宋軍到達息坑後未發現起義軍身影,便在此駐紮。
傍晚時分,方臘指揮埋伏的起義軍發起進攻,雙方接戰後不久,方臘假裝戰敗引誘蔡遵、顏坦追擊,將宋軍引到峽谷中後發起圍攻。
宋軍不敵,慌忙撤退,但後路已被切斷,蔡遵、顏坦被起義軍殺死,宋軍五千人全軍覆沒。
此後,方臘又率起義軍攻佔青溪縣,俘獲縣尉翁開。
十二月初,方臘率軍向睦州進發,駐守睦州的宋將童淑率五百名宋軍出城迎擊。
方臘以一小支起義軍假裝戰敗,將童淑所部誘入伏擊圈,隨後發起圍攻,將童淑及五百名宋軍全部殲滅。
睦州知州張徽言棄城而逃,十二月四日,方臘率起義軍攻佔睦州。佔領睦州後,方臘決定迅速分兵攻取各郡縣。
在他的指揮下,義軍將領方七佛、鄭魔王、八大王等各自率部攻佔壽昌、分水、桐廬、遂安等縣。
隨後,方臘率起義軍主力部隊攻取歙州,他先派出一支軍隊攻佔歙州西邊的休寧縣,然後乘勝率軍進逼歙州,於十二月十九日切斷歙州外出的水陸通道,完成對歙州城的包圍。
歙州城郭師中率領宋軍迎戰,被方臘的起義軍俘虜並斬殺,其部也被全殲。
第二日,方臘率起義軍攻入歙州城內,殺進州府衙門捉住代知州毛慄並將其斬殺。
此後,方臘決定兵分三路:
主力回到東線,打算進攻兩浙路首府杭州;八大王率部向北推進,佔領績溪;另一路轉攻黟縣、祈門、開化等地。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宋徽宗罷徵北遼,調兵遣將,派童貫任江、淮、荊、浙等路宣撫使,譚稹任兩浙路制置使,調集京畿的禁軍和陝西六路蕃漢兵十五萬人,南下鎮壓方臘起義。
起義軍攻克桐廬後,乘勝進逼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