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衛青的傳奇人生19(第1/2 頁)
衛青去世後,漢武帝對衛青家族的態度發生了一些變化。
在衛青生前,他因抗擊匈奴立下赫赫戰功,深受漢武帝器重,其家族也因此顯赫一時。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情況發生了轉變。
衛青的長子衛伉曾犯“矯制不害”之罪,於公元前116年被免去侯爵。“矯制”即假傳聖旨,在漢朝是大罪,但“矯制不害”是指沒有造成嚴重負面影響或惡意後果,一般不判處死刑,而是免去罪責或實施懲罰。有學者認為漢武帝此舉可能是在敲打衛青等人,提醒衛氏家族要安分守己。
公元前112年,衛青的另外兩個兒子衛登和衛不疑也被漢武帝免去了侯爵,理由是“酎金不如法”。“酎金”是漢代諸侯進貢給朝廷用於祭祀的黃金,若黃金的成色或分量不足,諸侯將被治罪。而在漢武帝時期,“酎金不如法”是較為普遍的現象,只要不是太過分,皇帝通常不會過於追究。漢武帝此舉被認為是刻意為之,意在削弱衛氏家族的勢力。
在衛青去世後,發生了著名的“巫蠱之禍”。這場政治動亂導致包括太子劉據(衛子夫之子、衛青的外甥)在內的許多人受到牽連而被殺。劉據被誣以巫蠱之術詛咒武帝,最終無奈起兵造反,失敗後自殺,衛皇后也自盡身亡。而衛青的長子衛伉也被捲入其中而被處死。
不過,“衛氏悉滅”這種說法並不準確,漢武帝並沒有將衛家人全部殺光。衛伉雖然被殺,但並沒有禍及其他家人,他的弟弟以及兒女都未受到牽連。並且,衛氏家族的其他人此後再無相關記載,也有可能是逐漸失去權勢,在政治舞臺上變得不再重要或顯赫。
漢武帝的態度轉變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衛氏家族在衛青生前已經擁有較大的權勢和影響力,可能引發了漢武帝對權力平衡的考慮和擔憂。另一方面,宮廷內部的政治鬥爭、權力爭奪以及各種複雜的因素也可能對漢武帝的決策產生了影響。在古代封建王朝中,帝王與臣子、外戚之間的關係往往受到政治形勢、權力格局以及各種利益因素的左右,關係複雜且多變。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解讀存在多種觀點和看法,不同的學者可能會有不同的分析和理解。同時,歷史記載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和模糊性,我們需要綜合各種資料進行分析和探討。
衛青死後他三個兒子的結局,衛青的三個兒子分別是衛伉、衛不疑和衛登。他們對大漢帝國的貢獻相對有限。
衛伉在年幼時因其父衛青大破匈奴右賢王之功而受封為宜春侯,但元鼎元年(前116年)因假傳聖旨行事被免除爵位。太初元年(前104年)衛青病逝後,他承襲長平侯爵位。太初三年(前102年)衛伉屯兵於五原郡。然而,天漢元年(前100年),他因未帶符詔擅自入宮,觸犯法制,被除去爵位並受到處罰。徵和二年(前91年)“巫蠱之禍”爆發,衛伉受到牽連而被處死。
衛不疑和衛登在元鼎五年(前112年),因“酎金”不足被漢武帝奪去爵位。“酎金”是漢代諸侯進貢給朝廷用於祭祀的黃金,若黃金的成色或分量不足,諸侯將被治罪。此次事件是漢武帝針對所有陳舊勢力的集體清洗,被奪去爵位的共有106位侯爵。
衛不疑被奪去爵位之後,便消失在歷史記載中,其卒年及是否有子嗣皆無記載。
相比之下,衛青本人為大漢帝國抗擊匈奴、開拓疆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其首次出征奇襲龍城,揭開了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元朔二年(前127年)出兵收復河套以南原秦王朝的轄地,並設定朔方郡和五原郡;元朔五年奇襲高闕,包圍右賢王,俘虜小王十餘人、男女15萬餘人,牲畜達千百萬頭;元朔六年二出定襄,斬獲萬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