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初涉朝堂,廠公來訪(上)(第1/4 頁)
翌日。
李初玄早早地起了床,為了圖個新鮮特地去參加早朝。
明朝的朝會有早朝、午朝、晚朝三種,其中早朝最為核心。
弘治年間,皇帝朱佑樘和為了大臣更好的討論國事,特地開了個午朝。
可到了正德年間朱厚照登基後,午朝就被廢除了。
早朝前,大臣必須於午夜起床,準備停當後前往午門集合。大約凌晨三點,大臣們陸續到達午門外等候。
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中間為御道,平時不開啟,左右兩闕供當值將軍和宿衛執杖旗校等人出入,而百官入朝則走左右兩掖的左掖門、右掖門。午門上樓名“五鳳”,設有朝鐘朝鼓,由鐘鼓司宦官掌管。
凌晨五點左右,官員們開始入宮。文官由左掖門進入,武官由右掖門進入,入宮後在金水橋之南根據品級排列好次序。
鳴鞭之後,依次過橋,到達奉天門丹墀,文官為左班、武官為右班,在御道兩側相向站立等候,稱為“起居”。期間有御史負責糾察,記錄咳嗽、吐痰、擁擠或儀態不整的官員。
李初玄才走了沒幾步,就被御史記了好幾次名字。
奉天門上廊內正中設御座,稱為“金臺”,臺階左右是鐘鼓司的樂隊,殿陛門楯間列“大漢將軍”,穿著全服鎧甲,御道左右及文武官員身後各有校尉握刀站立。
又等了一會,朱厚照才姍姍來遲。
皇帝到達御門後,鐘鼓司奏樂,錦衣衛力士撐五傘蓋、四團扇,從東西兩側登上丹墀,立於御座後左右。內使兩人,一人執傘蓋立於座上,另一人執“武備”及雜二扇,立於座後正中。
天順年間之後,執傘、扇的力士位置移到了金水橋以南夾立,只留座上之傘及夾武備二扇,座上之傘在大風時也會撤去。
皇帝御座之後,再次鳴鞭,鴻臚寺“唱”入班,左右文武兩班齊頭並進步入御道,此時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東上”,行一拜三叩之禮,稱為“大班”。公侯、駙馬、伯自成一班(勳戚班),身為鎮北侯,李初玄就在此列。居武官班前而稍離。
鴻臚寺官員先出班,奏報入京謝恩、離京請辭的官員人數。這些人在前一天已在鴻臚寺報備,若皇帝要召見,便先行入殿覲見;若不見,則在庭下或午門之外遙行五拜三叩之禮,行禮後即可。
接著處理邊關奏報,如有則先行呈上。
之後進入“奏事”環節。按照慣例,官員奏事前會“皆預咳一聲”,即“打掃”,以示意自己要出班奏事,避免同時出班的尷尬。若出現這種情況,通常由通政司或鴻臚寺官員引導。要奏事的官員出班到御前跪下奏事,說完後回到班列。奏事時需大聲朗讀奏章,通政司、鴻臚寺官員有時也需代讀奏疏,一般會選取該衙門中“美姿容”和“大音聲”標準的官員。
奏事完畢後,御史、鴻臚寺先後出班,上奏早朝期間官員失儀情況。至此,早朝流程基本完畢。
鴻臚寺官員“唱”奏事畢,鳴鞭駕興,待聖駕退後,百官亦退,各回衙門處理事務。
……
一套流程下來,李初玄差點沒累死。
“原來這就是早朝啊……”李初玄喃喃道,“要是每天都這樣,我不得瘋?”
不行,得趕緊去找一趟皇帝,跟他商量一下以後的早朝不來了。
每天這麼早起床,練氣高手都頂不住。
一念至此,李初玄趕忙轉身往乾清宮走。
“鎮北侯,請留步。”
就在李初玄快步而走間,一名紅衣大臣突然叫住了他。
李初玄回頭,看見一位約莫五六十歲的老年男人正在朝著自己緩步走來。
李初玄不禁疑惑,開口問道:“這位大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