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部分(第2/5 頁)
不,應該說是同臺競舞才對。
因為,這三個人跳得實在太賣力了,恐怕連她們自己也未想到,她們居然能夠因了一支新曲,而成就了這將會被世人傳誦的佳話。
便在所有人都目眩神迷的當兒,“錚”的一聲琴音,緩緩地潛入了簫韻之中。
幾乎沒有人注意到,那琴聲是如何與簫聲和在一處的。當人們發現的時候,琴簫之聲早已如流水之於山澗、清風之於落花一般,自然而然地交融在了一起。
金夫子的眼睛已經瞪得圓得不能再圓了。若非顧著禮儀,可能他就要大聲拍案叫絕。
早聽人說。英王殿下不只擅用兵,亦雅擅音律。如今看來傳言果然是真。
這一曲未名的簫曲,英王殿下只聽了一遍,第二遍便可以琴相和,且這琴聲滴瀝清圓、彈落空山,將那簫韻未足的部分盡數補齊,使得此曲越見空靈流轉,直若乘風而去一般。
直到琴簫之聲斷絕良久,金夫子猶覺耳邊餘韻未消,仍有迴響蕩蕩不息。
而直到這時。屋外才響起一陣山呼海嘯般的喝彩聲來。
金夫子亦是長聲笑道:“白石今年歲考。有此一曲,有此一舞,不負矣。”
曹詡雖是面色未動,然而心裡卻是滿意極了。
白石書院能夠至今迄立於大漢朝各類書院的最頂端。正是因為有了這一段又一段的傳奇與佳話。方可始終不倒。
而今天。便在他任山長之時,他不僅親眼見證了一段傳奇的誕生,更是這傳奇的製造者之一。自此以後。人們說起他曹詡,應亦如英王殿下所說那般,以“古之高士、曠達豪闊”來形容於他了吧。
想到這裡,曹詡再一次看了看這位考生的號牌。十二號,他記下了,這個女學部十二號的樂試成績必須是甲優。就算有人反對也不行。
白石書院絕不會做那等焚琴煮鶴煞風景的事情。
絕不會!
曹詡幾乎是有些猙獰地想道,旋即又撫了撫他那並不算長的鬍鬚,心裡的喜意直是擋也擋不住,這讓他的嘴角便一直處在一個上翹的位置,直到上午的考試全部結束了,他的嘴角才拉直了一些。
元和十七年的白石歲考,便在傅珺的這一曲絕響之中拉上了帷幕。
三位當紅舞伎為了一支新曲居然當堂競舞,而英王殿下更是親自以琴聲相和,這些訊息隨著那些親臨現場的百姓四處傳播,不消數日便傳遍了金陵。
自然,當青榜成績張貼出來之時,高居榜首的傅氏四女,以女學部唯一的樂試甲優成績,為那天神秘的“十二號考生”揭曉了答案。
那些跑去白石書院張榜之處看熱鬧的人皆道,怪不得那一天的曲子居然能叫三伎競舞,又引得英王殿下相和,原來是“探花女史”傅四姑娘的手筆。人家本就是名門之後,有此佳績實屬正常。
一時間,白石書院的青榜之下人頭攢動,倒不像是書院放榜,而像是坊市開市了一般。
遠遠立在人群背後的孟淵,此時亦將視線向青榜上掠了一掠,旋即便又錯了開去。
那一天他也在場。
那三伎競舞的場面,他也都看到了。然而,這三個人跳得再是絢麗,也比不得劉筠奏響的琴聲對他造成的衝擊大。
孟淵未待一曲奏完便中途退了場。
他怕他再聽下去會忍不住做些什麼。
然而,他的人雖是提前離開了,可他的耳朵卻像是就此出了毛病,總是時時刻刻能夠聽到那一段清冽若水的簫韻。
在他吃飯的時候,睡覺的時候,習武的時候乃至於做夢的時候,這一段簫韻便不停地在他的耳邊流轉,有時響徹天地、振聾發聵,有時又細如微語、輕不可聞。
按理說,耳邊總有這聲音響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