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自給自足(第2/2 頁)
至於服裝廠,也算中規中矩,各種新樣式新花色新面料的成衣出現後,很快就能領導市場風向。
紡織廠和服裝廠的目的,都是為了減少失業,所以,宋氏集團的成衣雖然樣式新賣得好,可是價格也很親民。一般家庭都能接受。
而宋氏服裝集團的規模大成本低,如果要把成本壓得比宋氏服裝集團還低的話,那隻能用最劣等的面料了,那真是一扯就破,讓仿製品根本沒有市場。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價效比全面佔優的情況下,群眾會用腳去投票。相對的,大量的服裝民企相繼破產,在服裝民企這一塊,宋氏集團也是一枝獨秀。
至於國營服裝廠,他們有兄弟單位和政府的訂單,也不是全部過不下去——例如軍服、警服等,這不是民用企業能插上手的業務範圍。
宋氏集團的電子產業以對外出口為主,但是服裝行業,卻是以對內銷售為主。
這是因為羅伯特特別不想用幾億件襯衫去換一架飛機。宋氏服裝集團根本就不設計歐碼的衣服,自然也不可能出口到歐美去。
發展僅僅一年,宋氏集團就成了員工數量過百萬,年銷售額萬億人民幣的大型集團。
在新加坡發展的話,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多的人口,自然也沒這麼大的市場。
一年之間,宋氏集團的崛起,改變了很多產業的格局。對國內而言,原本要開業和擴大規模的很多服裝廠都轉型或者倒閉了。
對國外而言,大量的國貨電子產品流入歐美市場,從那邊吸了大量的資金來。原本要進口的一些電子產品,現在變成了出口,對國家而言,是對裡省了大筆的寶貴外匯,對外,是拿到了大額數量的貿易順差。外匯儲備是迅猛增長。
加上新能源的高速火車、公交車和電車的產出,這一塊的進口也減少了。通盤算下來,似乎沒必要那麼急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了。
現在國內沒什麼是不能國產化的,此時中國還是石油出口國呢。既然沒什麼急需的,那急的自然是洋人,巴統的各種技術封鎖,似乎都起不到什麼作用。
宋氏集團作為媒介,將國內對高精尖機床等的需求單子都接了,用原子爐生產了這些高精尖的機床後,再賣給那些需要的大型軍工企業。
這樣對中國搞貿易和技術封鎖,其實被封鎖的是歐美洋人本身。
現在國內經濟在有了宋氏集團之後,對短缺的這一塊補充的很好,完全做到了自給自足。高尖端的電子產品還能出口創匯。
以至於讓高層覺得,與其加入什麼國際貿易組織,還不如自己成立一個第三世界國家組建的貿易組織。也就是甩開那些發達國家單幹。
有這樣的想法,一點也不稀奇。畢竟中國自己就是一個文明,中國自己就是一個世界。幾千年下來,早就習慣內迴圈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